第16章 偉大的民族 (第1/3頁)
老雪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荀敬昌說完,深深彎下了自已的腰。
鞠躬的姿勢保持了近半分鐘。
火種計劃自從提出開始,在兩院之間就飽受非議。
原因很簡單。
華夏資料庫是一個災前才著手開始建設的全新意識大模型。
可行性有幾成,無人知曉。
許多院士非常理性的分析過,在很大程度之下,或許與其把希望寄託在繼承之後的年輕人身上,不如他們自已上手。
器官移植技術發展那麼些年,仍面臨著諸多問題。
而大腦,人類剛剛瞭解。
關於大腦的工程,自然可能存在著諸多問題。
荀敬昌作為兩院的主要人物,他自然也知道院士們的質疑。
所以現在的他非常平和。
他完全可以接受退出和放棄犧牲,因為在如此天災面前放棄犧牲的絕非是為了苟活,他們只是對技術的不信任。
所以是有情可原的。
若他們能把有限的生命用來探尋人類的出路,他同樣也表示支援。
但偌大的會場,寂靜無聲。
所有人都看著他。
眼神從剛開始的驚恐、不可置信,慢慢變成了寧靜和堅定。
會場之中不再迷茫,也沒有任何質疑的聲音傳出。
只有兩個遲暮的老人,緩緩舉起了手掌。
荀敬昌恭敬的向兩人致意:“李老,吳老,你們有什麼問題,直接說就好。”
這兩位老者都是火種計劃發起人之一,他想不明白的是為什麼在這最後做決定的時候,他們反而有了質疑。
李老目光復雜,有些惋惜和不忍:“敬昌,我認為捐獻的年齡可以往後推推,比如五十歲起步,我認為會合適一些。”
“四十五歲的年齡,是我透過多輪考慮之後得出來的最合適年齡,李老您為什麼會覺得五十歲更合適一些?”
李老道:“兩院院士的年齡多是大齡,而年輕一些的,也大多是四十五歲到五十歲之間。”
“你定四十五歲以上,這幾乎是要把整個中科院給掏空了,倘若國家資料庫的方案有什麼問題,那到時候連個迴旋的餘地也沒有。”
“我也是這麼認為,”吳老接著說道:“如果把捐贈年齡定在五十歲以上,那還能留下來兩到三成儲備力量,諧振波危機之下,四十來歲的院士們也能在災難中堅持個數年,真要到了這個年齡也堅持不住的時候,再去捐獻,也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