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價值觀 真真假假 (第2/4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最看重也最專注於感情的,恰恰正是我們這類人啊!
這就叫“情之所鍾,正在我輩”。[6]
王戎的話並不錯,魏晉人確實最重感情。一位姓王字伯輿的名士,甚至在登上茅山(在今江蘇句容)時放聲大哭說:琅邪王伯輿,終當為情死![7]
梟雄如桓溫,也如此。他西征成漢路過三峽時,軍中有人捉到一隻小猿猴。失去了孩子的母猿一路哀號,在岸邊跟隨百里,最後跳上船來,當即死亡。剖其腹,腸皆寸寸斷。桓溫得知,立即將捕猿人撤職查辦。[8]
揮舞戰刀者,也有柔軟的心。
桓溫甚至多愁善感。北伐路過某地時,看見自己三十年前種下的柳樹已經很粗,便感慨地說: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於是手扶柳枝,潸然淚下。[9]
為王徽之吹過笛子的桓伊就更是如此。他是隻要一聽見有人唱輓歌,就要跟著喊一聲“奈何”的。這裡的“奈何”不是“怎麼辦”的意思,只不過是輓歌的組成部分。然而逝者與桓伊並無關係,他喊什麼“奈何”呢?
難怪謝安說:子野(桓伊)可謂一往有深情。[10]
情感是最真實的,唯情感不可作偽,因此重情感者必率性。真實而率性,正是魏晉風度的構成部分,魏晉名士的基本要求。簡文帝司馬昱就曾這樣點評一個名叫王述的名士:此人才能平平,又不能淡泊名利,只因為有那麼一點點真率,便足以超過其他人許許多多。[11]
簡文帝說的王述,就是後來與謝安並肩作戰的王坦之的父親。他在被任命為尚書令(宮廷秘書長)時,接到命令就去上任。王坦之便說:大人似乎應該辭讓。
王述問:為什麼?資格不夠還是能力不強?
坦之說:都沒問題,但謙讓是美德。
王述感慨地說:既然能夠勝任,何必要去謙讓?人們都說青出於藍,我看你根本就比不上我。[12]
這真可謂全身都是率真。[13]
率真的王述也有一個率真的女婿,他就是謝安的弟弟謝萬。王述擔任揚州刺史時,謝萬居然頭戴綸巾坐著轎子衝進官署說:人們都說大人痴,大人果然痴!
王述卻說:正是如此!只不過好名聲來得太晚。[14]
如此翁婿,按照儒家禮教簡直不成體統,在當時計程車林中卻傳為美談。這說明什麼呢?說明大多數人在內心深處,其實是肯定和嚮往真性情的。這種嚮往和肯定的背後,則是魏晉風度體現和追求的價值和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