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卦的《彖》傳“順乎天面應乎人”、革命之順天應人的天,當然不是指天帝天神,而是指與人相應的客觀力量,具體說,也就是們然存在的大自然、社會與歷史潮流匯合成的合乎規律的不可抗拒的積極的客觀大勢,順者昌,逆者亡。它與神秘的超現實的帶有感情和幻想作用的主宰,毫無共同之處。這就是“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中的天字意義。
先天,是在天之前,即在客觀形勢的發展尚未到來之前。此時,預見形勢到來之聯兆而採取行動,推動形勢的發展,這就叫作先天而行事。反過來的“後天”,是在天之後,即客觀形勢已經到來,適應形勢奉天時而推動形勢前進,這叫作後天而行事。先天行事面符合天勢,所以天勢與己身努力並不違拗,謂之“先天而天弗違”。客觀形勢業已到來,自已承應形勢,順勢行動,與天勢的發展,正相適應,謂之“後天而奉天時。”
這裡出現一個問題:奉天時的時字應作何解。《周易全解》釋之為“時勢”,似不妥當,因為先後天的天字,已經具有時勢之義,無須贅以時字。天時應是兩個詞,即天之時,而不是一個詞。把它視為“天時、地利、人和”之天時,就這段話的全文來看,顯然與原意不融洽。至於《周易譯註》,則把天解作“天象”,把“先天”解作“……自然界尚未出現變化時,豫先採取必要的措施”,把“後天”解作““……自然界出現變化之後,及時採取適當的措施”。又把天時視為一個詞。說它是“指大自然的陰晴寒暑等變化規律。”這樣以自然界的氣象變化和人所採取的事先事後的措施,來解釋這裡的天人關係,顯然大大縮小了天字的意義,歪曲了時字的含義。
如上所述,這裡的天實際是指天道,即指按規律執行的客觀形勢而言。那麼,奉天時的時字在此處是什麼意思呢?想弄清這一點,還得取之於周易。“時”為易》蘊之重要概念,孔子包括孟子極重視“時”的思想,《易》傳中出現57次。《繫辭下》雲:“變通者趣時者也”首章,意思是隨機應變。王強說:“封者時也,受者適時之變者也”《周易略例》,是說卦是表現一種情境,爻則隨情境之變而變。《艮》卦彖》辭說的明白:“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時。”就是說,時機適於止則止,適於行則行,或動或靜合乎時宜,則《艮》止之道是光明的孟子認為孔子是“聖之時者也”,意思相同。都是說,立身行事不可死守舊規,要隨時應變,在變通中求得中道。用今天的話來說,“時”就是具體情況,辯證法所謂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