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辣雞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雖然也是騷臭無比、油脂厚重且髒,還結塊,起碼比較乾淨、比較細。
部落入冬以來宰殺了十來頭比較年老或有生病跡象的長毛羊,肉吃掉、皮給薩爾拿去制皮,毛都給蕭雲收攏過來了,這些天裡他一直琢磨死磕的,就是怎麼把這些原毛派上用場。
絨毛倒是比較容易處理,蕭雲拿了塊薩爾擁有的布料、包著絨毛放在雪水裡浸泡,換了幾次水後,毛上的汙垢基本去除,然後依然用布料包著放在化開的雪水裡用他熬製出來的野豬油手工皂輕輕地揉洗,去除部分羊毛脂和殘餘汙垢。
將絨毛洗淨、擠壓幹水分、攤在地暖上烘乾,如是便獲得了粗糙加工過的原毛。
和想象中的潔白羊毛不同,粗加工後的絨毛略有些發黃,微微卷曲。此時的原毛還不能馬上用來紡線,需要先用專用的毛梳將毛梳松、梳蓬鬆;這個難不倒蕭雲,他找來草原上隨處可見的荊棘上的長刺,曬乾後倒插入表面平滑的泥板中,待泥板陰乾,原始風味十足的羊毛梳就這麼做出來了。
大致將原毛梳得蓬鬆柔軟後,就可以開始手工紡線。紡錘長啥樣,小學課本里就看見過,蕭雲直接取了一截豬骨當成紡錘使,一點點琢磨怎麼把原毛紡織成線……別說,這還真是個技術活,多虧蕭雲小學的時候在鄉下看過小腳老太太紡麻線,不然他還真摸不著頭緒。
以極大的耐心、熬了幾天幾夜,蕭雲才算是把十幾頭羊身上的絨毛加工成原毛再紡織成粗粗的毛線(細的他怕斷,特意加粗了),然後,便是把木筷片成細片兒、磨出粗粗的毛衣針……
蕭雲一個大男人,這輩子也沒織過毛衣,得虧他老姐閒出屁來的時候愛玩DIY、經常織個圍巾勾個拖鞋或是給家裡的貓織小衣服什麼的,蕭雲看了個膩味;使勁兒回憶著老姐的手法、再加上不斷的摸索折騰,還真讓他織了件羊毛背心出來。
然後這間毛背心就穿到了族長身上……蕭雲還指望他多活幾年,不然下一任族長換上來他還得從頭忽悠調教,太費事兒。
按說有了羊毛的利用方式蕭雲應該高興,但事實是蕭雲高興不起來……原因嘛,是羊身上的絨毛太少,十幾頭羊的絨毛他還沒編織完,從剩下的份量來看,能織出五件兩斤重的毛衣就算不錯……一頭成年長毛羊的絨毛取下來粗加工後還沒有一公斤重,這特嘛跟誰說理去?
要知道現代農戶養的綿羊一年能出毛十五公斤……這毛剪了羊還能繼續養。可是部落養的長毛羊,基本只有宰殺的時候才能把內層的絨毛剪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