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若是要說起周小娘子的故事,那話可就長了,如今哪怕是個農戶,被逼得背井離鄉了,都有一段心酸曲折的故事要說。如何收成好,如何又沒有先見之明,沒有在雨之前把糧食收起,如何一咬牙信了花言巧語借了印子錢,又如何無奈地將女陸續典賣了出去,還是維繫了,如何心一橫只能背井離鄉地討生活……
許縣、衢縣、江縣,買活軍治下,縣城多的是外來的工,哪個沒有一肚子的故事?這周小娘子的故事,誠如吳老八所說,特殊特殊,特殊的一點,是如今家破人亡在並特殊,而特殊的一點便是她毫無家產傍身,且還帶了一一女在身邊,這在如今要去許縣的外地寡婦,是相當少見的。
若說起來,周小娘子原本的夫家姓趙,在當地有些小小的名聲,開了個織場,其有二十餘座織機,日子過得還算富足。吳老八這些私鹽販子,對他們家是有所耳聞的——買活軍的雪花鹽出來了之後,他們家是很少見地能一次購買少的人家。事情是壞在兩年前,她丈夫冬日巧受了風寒,發高燒,數日便死了,留下一個三歲的子,並周小娘子肚子的遺腹子。
由於織場內外事務,從前都是她丈夫操持,如今丈夫去了,周小娘子要守孝,身子沉重,便只能由公公出面。——公婆原本是鄉有名氣的能幹人家,只是年紀上去了,而且此前染過兩次疫病,身體如前,又要強出面維持織場,待周小娘子分娩過後,過是做了月子,便強著出來外外地幫忙,好歹把織場給保持住了。但公婆身體從此太好,常年要藥維持著,此鄉宗族內,便有幾戶人家盯上了趙家的織場。
吳老八去年第一次去的時候,便聽說了其的糾紛,還就勢吸納了好幾個原本在她家織場做活的女工——此時要開織場,必然是要吸納一些宗族內的親眷來做工,一來是肥水流外人田,如此可以集合族內人心,為自己的織場撐腰,若是遇了什麼事有人一起出頭,二來,則是自家人得放心,做得穩定,會隨辭工。
織場內原本就有十幾個工人是族內親戚家的女眷,他們家種桑樹養蠶,採繭賣給織場,自己來做工,而男人則務農,若是風調雨順,一年能結餘個二三兩,但奈何這些年來天氣越來越冷,田的出產逐漸少了,家計難以維持,而女眷在織場做得久了,平時暗自估量,對織場的盈利有了概的估計。此時逐漸活下去了,便生出了些別樣的心思。
先是想要乘著無人主事,趙家合股經營織場,有人族長家聯絡有親,想要串通了把織場吞沒為族產,從此只給趙家一些額外的工錢,還有些人是幫閒攪事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