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江南,或許還有個種田的命!俺們這裡,就是活一天算一天!誰知道哪天老天開了眼,就把俺們一道收走了呢。”
張秉忠垂下眼沒有接腔,這個鬍鬚微微發黃的漢子若有所思,輕聲自語說,“這可不一定,咱們這養不了羊,關外能養……買活軍收羊毛,這不就趟出條活路來了麼?”
買活軍……他又開始咀嚼這三個字了,張秉忠現在很想看到買活週報,他認字——但他又的確沒這個錢,他連邸報都看不到,這讓這個困於中下層,二十多年來處處碰壁,日益落魄的關隴漢子心裡很是發急,幾乎想要丟下這難得的營生返回慶陽去,設法南下去買活軍所在地看一眼——到了買活軍那裡,總是有周報看了吧?他們那裡富得流油!應該也要識字的人做活……
在困境中,有膽色、有天分的人傑總是在尋找著出路,揭竿造反無疑是最後也最不能回頭的道路,現在的張秉忠還有一個小文書的身份,似乎還未被逼到這樣的絕路上,此時的他,雖然偶爾也在夢中幻想著一呼百應的氣派,但仍能理智地看到所謂義軍的窘境,所有的義軍,幾乎都是活不下去的人站出來,將更多活不下去的人拉攏到自己麾下,如此漸漸成型,而若他們身邊還有人活得下去呢?那便將他們也變得活不下去,只能加入義軍之中。
在張秉忠看來,倘若不是再沒有活路走,他是不願起義的,尤其是朝廷突然減免了遼餉,那似乎便是逐漸又興旺起來的標誌,似乎朝廷已經要熬過這些年的難關了。
若是如此,此時起義,顯然不是好時機,但張秉忠又自覺在延綏鎮這裡,所見皆是暗無天日,上官昏庸貪墨,同僚自顧不暇,塞外的大敵韃子早已衰弱無蹤,天地間四處茫茫,除了沙子和無盡的飢寒,似乎什麼都沒有,這種孤獨幾乎能讓人發狂——從軍數年來,唯一的變化,唯一的亮色,似乎便是買活軍帶來的這一頓飽餐,一身毛衣!
現在還沒有被逼到起義這一步,而又天性大膽的張秉忠,不由便萌生了一個想法:這天下似乎還沒走入絕境,似乎還有一處可去,那便是位於江南閩境的買活軍。
不如……
“黃來兒,打水飲馬去!”
就在年輕的張秉忠正在尋思著《買活週報》,亟欲一觀時,在延綏鎮不遠處,銀川驛內,一名和他年歲相差不遠,也約是二十啷噹歲的年輕驛卒,正在伸著脖子偷看著客人手裡報紙,仔細看著其上的圖畫,聽到驛丞的呵斥,方才連忙走向屋外,一邊打水,卻一邊依舊伸長了耳朵偷聽客人的對談,“買活軍那裡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