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並沒有被怠慢的感覺,走到長几上一看:三期報紙都來了,這是二十來天內京城第一次收到南方的報紙,沒想到一來就是三期,看來傳遞這三期報紙的信使,還真是都被卡在臨沂——前陣子臨沂山洪暴發,沖毀了道路,快馬走陸路的使者反而都被堵在該處,直到山路修通了才能前行。而後頭不知道前頭的訊息,一期期可不就都堵在那裡了。
二十多天,其實也不算是太慢了,但和一般京城收報的速度還是不能相比,如今買活軍的報紙已是和錦衣衛的密報摺子一道送入京城,錦衣衛摺子從前一般是一旬一次,如今之江道的錦衣衛因此特意更改了遞摺子的頻率,七天一次,在陸上快馬運送,大約八日能到京城,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意外,京城這裡也是以七天一次的頻率,閱讀著八天前的報紙——訊息也還是挺新鮮的。
再考量到買活軍的報紙彙編也需要時間,他們收到的時事報道,大約都是半個月以前發生的事情,這其實已經很快了,即便是錦衣衛的摺子,也做不到這樣的時效——錦衣衛收到訊息之後也需要時間彙編整理,除非是‘買活軍出兵泉州’這樣的大事,可以用一句話概括的,否則送來的摺子大約能反應一個月以前的訊息,便已經不錯了。
這個速度,從古到今,是被大家所習慣的,一場戰爭至少也要半年到一年的功夫,不論敵我雙方,都需要時間整編隊伍,籌劃補給、運送糧草,至於說攻城守城……一場仗打個一兩個月那也非常的正常,尤其是攻城這邊,沒有半個月一個月,把城市團團圍困,斷了城裡人的糧草,那是很難破壞城門,把這座城打下來的。
但大家也都知道一件事,那就是買活軍從來不遵從這種速度,買活軍做什麼事都非常的快,他們說要運遼餉,便當真是準點足額地運到,讓遼東的戰局大有緩解,他們要收納遼東百姓,登萊便立刻可以望見遠方天邊帆影處處,無數流民從自己的家鄉,從建賊的莊子逃到獅子口,逃到東江島,或者被暫時安置到高麗去,或者是立刻就被接走……不到一年時間,遼東原本逐漸危急的局勢,竟一下企穩了!朝廷也一下從喘不過氣的遼餉中恢復了過來,甚至久違地感覺到了一種闊綽!
是,這種感覺是可以用闊綽來形容的,僅僅是遼餉這裡緩了一手,財政便有餘力減免動盪不安的川蜀、關隴等地的賦稅,並且對關隴等地派出得力的欽差大臣賑災——總算是有錢賑災,而不是隻能陰陽怪氣地在奏摺裡說什麼‘奈何饑民不明大義,不肯原地就死’了。求活是每個人的本能,能賑災的欽差誰不知道?但沒錢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