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有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娘娘總是嘴硬心軟,分明是關心陛下這幾日在清樂宮吃得不好,非要說這置氣的話兒。佔了這嘴上便宜,莫非就能高興些不成?”
“嬤嬤你少幫他說話,今兒我定要數落他一頓才是,當皇帝的竟不把自個兒身體當回事,每次去甚麼清樂宮回來,人都要清減一圈。”崔太后佯裝發怒。
嬤嬤笑著搖頭,到底是年歲不夠,娘娘和陛下不像母子,更像姐弟。
崔太后並非綏帝的母親,而是他的姨母。
作為崔家最小的女兒,得知長姐病逝,其子在宮中舉步維艱,崔家亦處於危險中時,崔太后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入宮。
既為家族,也為保護長姐留下的外甥。
崔太后生得貌美,卻不善心計,起初在另一寵妃手中吃了好些虧,差點連外甥的性命都沒護住。後來她就尋了個名望高的道長,以給皇帝祈福的名義,把外甥丟去了道觀好些年,直到扳倒了對家才把人接回宮。
當然,她沒想到人被道士養了這些年,還真就養出了一身仙氣,取了個清霄真人的封號,言談間簡直和他那師父雲靈真人沒甚麼兩樣,哪兒像一個皇家子弟。
對著外甥,崔太后總覺得人馬上就要羽化成仙了,生怕他下一句就是說甚麼出世入道。
這口氣沒來得及順過去時,他們先遇到了突厥擾境和三皇子謀反的內憂外患。
危急之際,當時尚是太子的綏帝親自領兵,以破竹之勢直剿突厥本土,歸京後又力挽狂瀾,大刀闊斧肅清三皇子之勢,朝中上下無不敬服。
綏帝有這等驚世之才,天生便有手握九鼎的能力,令崔太后驚喜不已,之後的事情更是有如天助,老皇帝驟患惡疾駕崩,綏帝被迅速擁上了龍椅。
她瞭解這個外甥,知道他既應下了天子之位,就不會貿然拋下百姓,之前擔憂他要當道士的心也放了大半。
只是……這遲遲不肯娶後選妃又怎麼辦才好?
眼見綏帝除了上朝批摺子,就是去清樂宮清修,她曾經被壓下的火氣重新冒出,看綏帝一日比一日不順眼。
道教又不是佛教,就算真當了道士,有些派別還能娶妻生子呢,他一個皇帝這樣對女色毫無興趣是怎麼回事?
登基至今三年,年年都對充盈後宮之事避而不談。
如果不是已經肅清了那些亂|黨勢力,崔太后覺得,一位二十有七仍未大婚的皇帝,這位置早就坐不穩了。
想到這兒,崔太后悠悠嘆了口氣,心道:真不知將來有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