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把貪腐手段相當高明的薛貞薛牌坊拱上來,讓魏忠賢任命其為鄖陽撫治。
接下來,吏部尚書王紹徽便開始乾坤大挪移,把西安府、漢中府和商州的官員成批成批的換,全部換成了他們自己人。
反正他們掌控著朝堂,掌控著內閣,掌控著吏部,掌控著都察院,這些地方官員還不是想怎麼換怎麼換,賑災錢糧還不是想怎麼貪怎麼貪,苛捐雜稅還不是想怎麼收怎麼收!
問題,他們這麼一搞,西北的災民還怎麼活?
歷史上造成西北農民起義的導火索“王二首義”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澄縣知縣張鬥耀不但不發放賑災錢糧還趁機加徵苛捐雜稅,不交稅就往死裡打,打得王二沒法活了啊!
沒法活了怎麼辦?
那隻能反了啊!
澄縣王二一反,其他地方全跟著反了,不到半年時間,西北便竄出來幾十股反賊!
張鬥耀又是何許人也?
這個人就好像從石頭縫裡面蹦出來的一般,史書上根本就看不到有關他的記載!
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很明顯,關於張鬥耀的事又被閹黨給閹割掉了。
這人自然不可能是從石頭縫裡面蹦出來的,而且能當上知縣的人也不可能連功名都沒有。
其實,張鬥耀就是天啟五年乙丑科的進士,三甲,第一百五十五名!
這點,閹黨是怎麼閹割都閹割不掉的。
天啟五年正是閹黨掌權之時,那時候不知道多少讀書人為了金榜題名暗地裡拜魏忠賢為乾爹幹爺爺。
比如一甲的狀元餘煌,榜眼華琪芳,這兩人唯一“名垂青史”的事就是幫魏忠賢編撰《三朝要典》,顛倒黑白,陷害忠良。
又比如,一甲第三名,探花吳孔嘉、這傢伙唯一“名垂青史”的事就是製造了黃山大案,幫魏忠賢刮地三尺,敲骨吸髓,摁著徽商往死裡吸!
天啟五年乙丑科的進士,不知道多少魏忠賢的孝子賢孫,張鬥耀正是其中一位。
至於為什麼張鬥耀跟石頭裡蹦出來的一樣,正史上幾乎找不到,這自然是蟎清《明史》主編馮銓乾的好事。
因為那時候馮銓就是禮部尚書兼內閣大學士,他就是天啟五年乙丑科會試的主考官,按當時的規矩,張鬥耀就是他的門生。
這門生闖了這麼大個禍,把西北災民都逼反了,他自然要把這門生從正史上抹去!
這個時候雖然不是天啟五年,但閹黨卻提前組團來貪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