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十餘天時間匆匆而過,屯衛遷徙逐漸接近尾聲。
這個時候,第二批屯衛已然運送到了東番左衛和東番右衛所在的海港,最後一批四萬屯衛精銳也已然順利抵達澎湖,只需轉運到東番前衛和東番後衛駐地即可。
東番中衛衛城的修築速度那也相當的驚人,這會兒新型衛城的主體防禦部分已經基本完工了!
衛城的上下兩層已然全部挖平,四周也已經用磚石圍起了城牆般的防護牆,女牆和箭垛也在飛速修築中。
這種城牆已經不能算是大明傳統意義上的城牆了,因為它就有朝外的這一面,而朝裡的部分根本就不需要修建,因為兩層平臺便相當於城牆的牆體了。
這種城牆的堅固性是毋庸置疑的,因為山體就是它的牆體,不管怎麼挖,怎麼轟,怎麼炸,那也不可能把整個山體構成的牆體給弄垮。
而且這種城牆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不需要建城門樓,因為兩層平臺上的兵營便是相當於城門樓的防禦設施。
至於城門,那也相當的易守難攻,因為城門洞就是從平臺挖下去的一個斜坡。
攻打這種城門不但需要擠在狹窄的城門洞往上仰攻,還要面對上面三個方向的守軍,不管滾石、檑木、火油什麼的丟下來,那都會造成巨大的傷亡。
當然,這種新型衛城也不是沒有缺點。
這種新型衛城最大的缺點就是太偏向防禦效能,沒有其他什麼附屬功能,只適合屯衛駐守,不適合普通平民在其中居住生活。
如果老百姓住在裡面,生活物資的供應都是個大問題,因為狹窄且斜度很大的城門洞板車和馬車什麼的根本沒法通行,所有物資都只能靠人力往上搬運。
所以,這種衛城基本只能做防禦設施用,不能如同普通城池般容納數量眾多的老百姓在其中生活。
不過,這也沒多大關係,泰昌修築這種衛城的目的就是為了防備荷蘭人的艦隊登陸。
至於普通老百姓生活的城池,完全可以以後再慢慢修建,反正這會兒東番也沒多少老百姓,而且這些老百姓基本都在離海岸比較遠的地方種地。
這東番中衛衛城的主體防禦設施修築完成之後就剩下在兩層平臺上修築兵營了,這種新型的衛城也可以開始推廣了。
泰昌直接把水師將校和其他五個衛所的指揮使、千戶、百戶一股腦全部召集了過來。
這天上午,東番中衛的碼頭附近可謂人滿為患,不說水師將校,光是其他五個衛所的千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