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率以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182章
反觀李讓的表情就要平靜得多了。
聲音太脆,代表鋼材的硬度高,用來打刀劍合適,但用來製作彈簧的話,延展性就差了點。
李讓取過本子寫寫畫畫一陣,天色便黑了下來。
第二爐鋼水出爐,李讓強撐著睏意等著,終於在三更時分得到了一塊可以用來做彈簧的鋼材。
但今天肯定是做不出來了,夜色太晚。
李讓也不準備回家了,便在張二樹家將就一夜。
...
時間就這麼過去了三天,李讓最終也沒有做出來後世的那種鋼絲彈簧。
沒法子,這個時代的工藝太落後了。
李讓試過將鋼材製成絲,然後再找模具纏繞成線圈。
但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得到了一個看起來像彈簧的東西,彈力卻很小。
至於純手工掰出來的彈簧,彈力倒是有,就是圈子一圈大一圈小,受力不均勻,導致射出的箭矢總是沒法得到準確的射程。
李讓又是個追求完美主義的,這樣的殘次品他當然不會要。
不過,單筒袖箭最終還是被他製作出來了。
張三叔給李讓出了個主意,便是將鋼材製成薄板,然後反覆摺疊,也能達到彈簧的效果。
要不怎麼說勞動人民的智慧不簡單呢。
李讓就這麼一試。
誒,單箭射程二十米依舊能夠射穿尋常鐵甲的連弩袖箭就這麼問世了。
與此同時,夏糧的收割過程也即將踏入尾聲。
只剩下一些距離村子比較遠的地裡還有小片小片的糧食沒來得及收割。
李讓將袖箭佩戴在手上,以寬大的袖袍遮住,便辭別了兩位叔叔來到穀場之上。
這會兒的穀場熱鬧至極。
第一天收割的麥子,已經徹底控幹了水分,被男人們運到了穀場之上。
女人們熱火朝天的在穀場上用一種叫做糧解的工具打麥子。
一堆一堆打出來的麥子堆在穀場上,讓人看一眼就心生滿足。
剩下的麥稈也不會浪費,墊豬圈,做馬料,修補房頂都能用到。
莊戶人家,總是能將任何東西都利用到極致。
男人們則是分出一部份運糧,一部份去收割那些離村子比較遠的糧食。
李讓在穀場上找了一圈,卻沒有找到王叔的身影。
問了一圈在場的伯孃嬸孃們,也說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