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第1/4頁)
水千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新編史一案,在一個尋常的早朝上始生波浪。
昭武帝看了蔡中繁的奏章,常年沉溺享樂、疏於朝政的他,勃然大怒,當堂質問王生聲。
從蔡中繁的奏章送達內閣,已經過去了三日,這看似平靜的三日,其實不知經歷了怎樣的驚濤駭浪。
京外官員所上奏的摺子,需逐級送遞,進京後先入內閣,由閣臣票擬出意見,一同呈達御前,勤勉之主當每日批覆奏章,通常要充分考慮票擬的內容。同時,設司禮監秉筆太監五名,輔助皇帝處理政務,而經由皇帝或秉筆太監批覆後的奏章,最後,還要交由司禮監掌印太監做最後的批紅,方可生效、執行。從內閣至司禮監,奏章的命運其實只由皇帝一人定奪,可當人主如昭武帝般惰怠,幾乎不怎麼看奏章時,司禮監掌印太監作為二十四衙門第一宦官,則必然坐擁主理朝政的大權,也正因為此,多年來彈劾謝忠仁的奏章多半石沉大海。
因此,這封矛頭直指王生聲的疏奏,能夠被昭武帝看見,其中不知道有多少驚心動魄的細節。
而燕思空一開始策劃此事,就有信心將事態擴大,因為蔡中繁曾經是吏部功考司主事,經他之手提拔的官員遍佈朝野,儘管他現在失勢了,但名望尚在,何況閹黨廣播仇怨,有如此好時機對付他們,自然一呼百應。
這封疏奏在朝堂上掀起了軒然大波,筆誤有意無意尚且不論,新編史已經印製千冊,發往各地及海外邦國,昭武、武昭這般顛倒錯漏,極為諷刺,必遭天下人恥笑。
聽說早朝之上,王生聲和霍禮臉色青白,跪地告罪、辯解,昭武帝許是考慮到倆人均是閣臣,雖然極為不滿,但未當庭問罪,而是下令徹查此事,追回所有已發出的史卷,重新稽核。
早朝之後,翰林院所有官員均被禁足於文淵閣內。大部分人不明所以,議論紛紛,只有燕思空和沈鶴軒端坐於案牘之前,神情肅穆,一言不發。
昭武帝尚未動用三法司,而是先派了于吉來調查那一章主筆何人,稽核何人,很輕易便查出了劉釗林、燕思空和沈鶴軒三人,還有另一名叫林粵的小文書,作為那一卷的資料收集人,也被牽扯了進來。
四人暫未被下獄,只是那一日,輪番接受了盤問,將事情徹底縷兩個清楚。
劉釗林被分配到這段年份,林粵協助其研讀史料,劉釗林主筆,燕思空複核,沈鶴軒三核,霍禮總審,王生聲主持,此案所需負責之人已清晰明瞭,可究竟該受何種責罰,才是這件事的關鍵。
不難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