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靈渠與戰爭 (第2/6頁)
黎汝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用讚揚的口吻說起長城,這出乎他的意外。他聽到老人們講過,秦始皇修長城死了很多很多人。孟姜女哭倒長城,他在戲曲的唱詞中早就知道了,在他心目中,秦始皇是個十惡不赦的大暴君。
“秦始皇為什麼修靈渠呢?”
“這要從秦始皇滅六國說起。兩千多年前,秦始皇統一六國,成立了中央集權制的國家。為了統一中國,他調動了五十萬大軍,兵發嶺南,進行征服嶺南的戰爭……”
聽者似乎感到了一種偉大的氣勢,被車轔轔馬蕭蕭的凜然之氣所震懾。
“可是,嶺南地區山高溝深,交通困難,軍馬糧草不易運送。那時候秦始皇親自到嶺南來現地勘察,看到湘江和灕江可利於交通,就產生了把湘漓兩江接通的想法,好從江上運送糧草。他委託一個名叫史祿的大臣,徵集民工,苦幹了五年,開鑿了靈渠……”
因為那時候毛澤東穿著灰布長衫,一頭長髮,腳穿打了袢帶的布鞋,端坐在人們中間,對每個人(不管幹部戰士)都和藹可親,使文慶安聯想到他認識的一位教書先生。
毛澤東拉家常的談話方式,使人感到特別親切。他淵博的知識和新鮮的見解,更增添了誘人的魅力。他興味盎然的談吐和微笑,流耀出一種使人爽心悅目的風采。連一向舌笨口拙的文慶安也一改往日的靦腆提出了一個頗具想象力的問題:“修靈渠也死了很多人吧?”他又想起了孟姜女哭倒的長城,會不會也有個孟姜女第二哭塌靈渠呢?
“總是要死人的,那時候時間緊迫,軍令很嚴,不能按時完工的,不能保質保量的,思家逃跑被抓回來的,都要開刀問斬。餓死的,病死的,累死的也不在少數!”
“果然和修長城一樣,怪不得人們都說秦始皇是個大暴君呢!”
“我看不能這樣說,幹大事業就不能怕死人,不死人怎麼能幹成大事?就像我們為窮人打天下吧,不死人怎麼成?”
毛澤東手持燃火的柴棒,卻沒有點菸,他觀察著戰士黯然的神色,覺得他們還不懂得偉大事業和個人犧牲之間的必然聯絡。“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名句是不全面的,不貼切的,因為有個人事業和人民事業,正義和非正義之分。他必須給戰士們帶來某種鼓勵——在危機四伏、浴血搏鬥的時候,絕不能迴避死亡。
“人總是要死的嘛!司馬遷早就說過,有的死重如泰山,有的死輕如鴻毛。死,誰也逃不脫,像唱本里唱的‘自古人生誰不死?只分來早與來遲’……誰也不會長生不老。可是那些為事業而死的人,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