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兩路(四) (第3/3頁)
孤獨麥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折嗣裕大喜,立刻率鐵騎軍主力在入夜前趕至縣城。
懷遠縣人口不少,幾乎和靈州城不相上下。北周年間遷移了兩萬戶人口過來,有現成的水利網路,產糧較豐。國朝以來,每次往河套地區移民,形勢不利時,就會將當地百姓遷回靈州,放棄北邊的地盤。
比如國朝初年討梁師都,位於其背後的豐州表面事突厥,但暗地裡降唐,後來與突厥決裂後,就將百姓盡數遷入靈州,故靈州的人口一直不少。
只不過後來吐蕃崛起,靈州成了戰爭前線。特別是中唐以後,此地兵災甚多,百姓流離失所,戶口快速下降。晚唐這會吐蕃不行了,靈州人口有所恢復,但也不超過四萬,有些縣甚至出了縣城走個二三十里,幾乎就看不到什麼人了,到處是野生動物的樂園。
良田荒廢,渠網淤塞,嗚呼哀哉!
四月十四日,鐵騎軍在取得部分補給後,繼續南下,半日即至保靜縣。
他們在城外遇到了數百靈州過來的軍士。保靜縣閉門不納,軍士們正破口大罵,結果被鐵騎軍圍住,當場就降了。
一審問,原來是過來徵糧的。折嗣裕當場分派騎卒,至周邊鄉村搜尋,果然又抓到不少正在劫掠的靈州軍士,全數押回保靜縣看管起來,總數竟超過了千人。
這個縣在今寧夏永寧縣附近,北魏年間是倉城,附近有漢、魏、周、隋、唐歷代以來修建的密密麻麻的灌溉渠網,可惜人口因為戰亂流失了太多,大部分水利設施都荒廢了,農田也都長滿了草。
十五日,大隊騎卒又出現在靈武縣外。這個縣亦在黃河以西,與今靈武市西北隔河相望。靈州方面的動作倒也不慢,派了千餘人過來協防,並徵發城內民壯守城,務必不能讓靈武縣再丟掉。
不是他們不想多派兵馬過來,實在是兵力緊缺。如今靈州城內,亦只有兩千衙軍,外加訓練不是那麼充足的兩千州兵,四千人守一座大城真的不能再少了。
折嗣裕也不著急,直接將大部分人撒了出去。牧馬吃草、收集糧豆,同時自帶兩千騎巡視河岸,看看有哪個地方可以渡河。
與此同時,他接到軍報,義從軍已渡河完畢,與定遠軍匯合。除留千人護衛民壯押運糧草器械外,主力五千人開始南下,朝靈武縣方向挺進。
有步卒過來,便可以攻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