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奏 (第3/4頁)
孤獨麥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甚感興趣。
不過越傳越廣之後,影響漸漸大了起來。長安是國都,聚集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學子,這些人對時事最關心,也最慷慨激昂。
巢亂之後,吐蕃趁勢攻取原、武、渭三州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好幾年過去後,也就只收復了平涼一縣,大夥心中早就不滿,同時也覺得朝廷是無力收復陷蕃州縣了。
今天得聞靈武郡王收復諸州,其中甚至還有個陷蕃兩甲子的會州,這一下子引爆了眾人的談興——文人士子,對邊塞之地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國人又重功名,邊塞詩流行一時當可為證。
學子們聽聞之後,跑到酒肆高談闊論,更有那喝高了的,當場詠起了“吾聞昔日西涼州,人煙撲地桑柘稠”,然後相約到平康坊,讓姑娘們唱來聽。
有那麼些個家有資財的,甚至呼朋喚友,要學那仗劍雲遊計程車子,到會州看看,陷蕃百年之後到底是何風物。
民間議論紛紛,朝中也不是風平浪靜。
宰相蕭遘剛剛面聖歸來,神色很是奇怪。
靈武郡王收復會州,並且大張旗鼓上奏朝廷,搞得人盡皆知。一些年輕的官員激動不已,陷蕃百餘年的地方重歸故土了,就好像國事要重新振作了一樣。
但蕭遘是官場老油條了,自然不會這麼激動,他首先想到的便是利弊得失。
這邵樹德還挺精明的,收復的是會州,名義上是朔方節度使轄地,而不是什麼別的州縣。不然的話,朝廷說不定就會要分潤好處了。
鹹通二年,張議潮擊敗吐蕃,收復涼州。兩年後,朝廷便設定了涼州節度使,作為河西節度使的延續,領凉、洮、西、鄯、河、臨六州。初時由張議潮身兼涼州節度使、歸義軍節度使、十一州管內觀察使等職,看似多此一舉,但時間長了,就會顯現出威力。
張議潮活著時沒問題,但若他死了或者入朝為官了呢?兩個節度使要不要分出去?朝廷等的便是此時。
當然那時朝廷還有點實力,手段不止這些。比如調天平軍節度使裴識任朔方節度使,同時派鄆州兵2500人入涼州,隨後幾年,又讓裴識兼領朔方、涼州兩鎮節度。到了鹹通八年(867年),張議潮入朝,朝廷慢慢取得了涼州的實際控制權,並在接下來十多年間,派了好幾任節度使,目前河西節度使(原涼州節度使)鄭某加尚書銜,已幹了好些年。只可惜人少、兵少,政令很難出州城,大部分割槽域被嗢末控制著——之前甚至還被嗢末攻佔過一次州城,乾符年間才靠歸義軍的力量將其收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