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無路可退 (第1/4頁)
孤獨麥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夕陽西下,漫天紅霞。
蕭遘出了驛站,看著枯黃蕭瑟的衰草,久久無言。
驛站附近還有十餘戶人家,在宅園內開闢了幾畝菜畦,種了十餘株果樹。此時炊煙裊裊,寧靜安逸。
驛站附近的民家是幸福的,來往的販師、遊學計程車子、公幹的官員、急遞的信使,都要在驛站內休憩、補給乃至投宿,自家宅園、田地裡出產的粟麥、果蔬、牲畜都可以售賣給驛站。如果再有閒,去割點草料,打點柴,驛站也要。
幾個稚童在驛道旁玩耍了起來。一個稍大的孩子做“節度使”,兩個稍小的做“衙將”,幾個最小的是“衙兵”,像模像樣的列隊整軍,讓人忍俊不禁。
鄉野村童,竟亦知曉當將帥的好處,這大唐天下,也就這樣了。
蕭遘此時已經在出鎮河渭的路途上。
楊復恭不想再見到他這個礙事的師長,早早打發他出京。蕭遘心態很好,也不戀棧,順勢抽身而去,並且帶了不少族親前往河州。
之前找的人,基本都得了官:李磎任幕府節度副使兼都水官、蕭蘧任行軍司馬、王彥昌任節度掌書記、張玄晏任蘭州刺史、薛貽矩任渭州刺史、裴廷裕任首縣枹罕縣令,一幫國子監貢生也在幕府、州縣內各有職差。
此外,他還在京中和外鎮繼續招攬人手,已經有一批人答應了他,要麼有功名在身,要麼是積年老吏。
這就是師長的號召力,也是一個世家門閥的底蘊。換靈武郡王來,根本不可能招攬到這麼多人手,速度、數量、質量方面都比不過蕭家。
當然了,這些人願意前往河渭任職,並不全是看在蕭遘的面子上,也有前途和安全方面的考慮。
河渭再窮,勝在安定。長安風雨欲來,若身處其中,一個不好就要被撕得粉碎。如何取捨,聰明人自然知曉。
只是,蕭遘還是有些遺憾,終究沒全部完成靈武郡王的重託啊。
募關中之民墾荒河渭之事,前後籌劃多時,但在一眾政敵及楊復恭的阻撓之下,徹底付諸流水了。
靈武郡王這人,看似和藹、講道理,一般的事情並不會惹其生氣。但募民實邊之事,蕭遘隱隱有所覺,靈武郡王非常看重,當不會就這麼算了。
武夫的臉色,也不好看啊!
“大兄,何故嗟嘆?渭、臨、蘭三州,某也走馬觀花看了一遍,底子並不差。若戶口充足,錢糧並不少的。靈武郡王還許了三千五百戶孟、懷之眾前往河渭安置,後面還有人來,亦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