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且是作為軍團司令和行省總督殺回羅馬的,當然知道槍桿子的重要性。臨終前他這樣囑咐兒子:讓士兵發財,其他人的死活可以不管。
可惜,他的兒子繼位後,還是被近衛軍所殺。以後的兩個皇帝,也都死在士兵手上。公元238年一年內,元老院推出四個皇帝,全被士兵殺掉。之後十五年,竟換了十個皇帝。最後,軍團和行省紛紛擁立自己的皇帝,亂成一團。
羅馬帝國風雨飄搖。
並非沒有人給帝國注射強心針,奧勒良就是。這位英勇善戰的皇帝東征西討,在短短五年內重新一統江山,以至於滿懷感激的元老院授予他“世界秩序恢復者”的稱號。然而不到一年,他也被心懷不滿計程車兵殺掉了。
3世紀的羅馬,真是多災多難。
那麼,帝國還有救嗎?
也許有,只不過得改革。
改革者叫戴克裡先,他是在中國的西晉滅亡東吳四年後成為羅馬皇帝的。從他開始,屋大維創立的元首稱號(普林斯),正式改為君主(多米那斯)。也就是說,屋大維實行的是元首制,戴克裡先實行的是君主制。以此為界,羅馬帝國也被分為前期和後期。
戴克裡先是一位奇怪的皇帝。他確立了君主制,卻又把帝國分為四個部分,由四位統治者治理。其中兩個是正職,稱奧古斯都;另外兩個是副職,稱愷撒。
這種制度,叫四帝共治。
四帝共治的目的,首先是為了國家安全。四位正副皇帝分到的也不是領土,只是保家衛國的責任區。這與其說是戴克裡先覺得一個人承擔責任太累,不如說帝國已經脆弱到獨木難支,必須有更多的人來同舟共濟。
制度改革的第二個目的,是政權的穩固。一國四帝分居四個首都,總不至於在同一時間內,都像前面那些皇帝一樣被近衛軍殺了吧?就算殺了一個,還有三個。
第三個目的則是權力的和平交接。要知道,在羅馬帝國的話語體系中,奧古斯都歷來代表皇帝,愷撒則有皇儲的意思。因此,按照戴克裡先的設想,一個奧古斯都(正帝)去職,就會有一個愷撒(副帝)補位,秩序井然。
何況所有的愷撒(副帝)都是奧古斯都(正帝)挑選和指定的,更何況戴克裡先還規定副帝必須娶正帝的女兒為妻。兒子不能挑選,女婿和副帝卻可以,這就比可能出現尼祿和康茂德的父死子繼要讓人放心得多。
穩妥嗎?穩妥。
至少在戴克裡先看來,是如此。
於是,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