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於晉察冀一帶,晉察冀軍區是八路軍於1938年4月在華北完成了戰略展開後組建的第一個軍區,下轄若干個軍分割槽。可別小看了這不起眼的軍分割槽,1955年解放軍授銜時,當年的軍分割槽司令員和政委大部分都被授予了上將軍銜,成了手握重兵“封疆大吏”。
老百姓家的孩子都覺得幹部子弟們腦子有毛病,兩個不認識的人一見面,張嘴就是:你爸是幾分割槽的?這不是傻B是什麼?由此看來,幹部子弟這個圈子不是誰都能進入的,就這麼幾句簡單的對話,你要是沒有點兒黨史軍史的基礎知識,馬上就會露餡,大部分幹部子弟們對黨史軍史都是無師自通。
杜衛東的出身和“幾分割槽”也不搭界,他壓根兒就不是中國人,是個純粹的日本人。他的父親杜源平五郎是外文編譯局請來的外國專家,常期在中國工作,杜衛東從小就生長在北京,說得一口京油子話。文革前他不叫杜衛東,叫什麼誰也想不起來了,反正是日本名字。1966年紅衛兵運動崛起時,北京的大學、重點中學,都有外國留學生。這些外國學生也不可避免地捲入了文革。在北大附中讀初二的杜衛東表現得比他的中國同學還要激進,他把自己的日本名字給改了,叫做“杜衛東”,意思自然是要保衛毛澤東了,他很執著,不管毛澤東是否需要他保衛,反正他是打算保衛到底了。
文革開始後,杜衛東也和中國的紅衛兵一起造起反來。不知為什麼,他莫名奇妙地把自己也劃為“幹部子弟”,愣說他爸爸享受司局級的待遇,勉強也算是“高幹”。老紅衛兵的歷次活動他都參加了,成立紅衛兵糾察隊,以“聯動”的名義衝擊公安部等。
大串連開始後,他聯絡了幾個日本孩子,也扛了面紅旗徒步去“長征”。在延安棗園,杜衛東向接待方提出,他們是日本左派,是來中國取經的,回去就準備在東京進行武裝起義,推翻日本反動派的統治,在未來的戰鬥中,他們可能會犧牲,在犧牲之前他想在毛主席住過的窯洞裡睡了一夜。對於一個馬上就要犧牲的人來說,這個要求並不算過分,接待方同意了他的要求。但由於有這類要求的外國人太多,所以做了一些限制,每人只能在毛主席住過的窯洞裡睡兩個小時,杜衛東睡了兩個小時還覺得不過癮,又花了兩天時間排隊,再度體驗了一次毛主席住窯洞的崢嶸歲月。從延安出來,他們又徒步“長征”去了韶山,他神情肅穆地對身邊的幾個日本哥們兒說:“如果毛主席當年不走出韶山去革命,中國還像今天的日本一樣,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當然,這都是杜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