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金水河一帶雖不是最繁華的市中心,但是風景秀麗優雅,所以許多達官貴人都在這裡置辦宅院別墅,成了大宋的一個高檔別墅區。於是附近便隨之衍生了許多米店、藥鋪、酒樓、裁縫店。
宋朝時的女人是頂得了半邊天的,鄉下的女人要和男人一樣下地勞作,城裡呢,這些米店、藥鋪、酒樓、裁縫店,和羊肉豬肉鋪子裡同樣有許多打扮利落的婦人腰繫一條青花布的手巾,綰著危髻坐店經營。街頭男男女女往來不息,一些大戶人家的小姐、夫人,都大大方方地漫步街頭,並不怕拋頭露面,瓦子勾欄裡面雜耍百戲當街表演,許多人圍觀喝彩,十分的熱鬧。
摺子渝離開劉家藥鋪,正人群中匆匆行走,忽然聽到路旁瓦舍裡面傳出一陣歌聲:“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這一聲唱如暮鼓晨鐘,勾起摺子渝暗傷的情懷,她的心不由怦然一動,連忙止住腳步,慢慢轉向路旁。
臺上正在演一齣戲,自從楊浩在“千金一笑樓”首創新穎的表演形式,將歌舞才藝熔於一爐,用一個委婉動人的故事串聯起來進行表演的模式大為成功之後,開封藝人紛紛慕仿,自行編練曲目以招攬客人,有些戲班子更是直接抄襲“一笑樓”的曲目回來表演。臺上這一出《桃花扇》就是他們從“千金一笑樓”抄來的。
這出《桃花扇》可不是後世戲曲中有名的那一出《桃花扇》,只是楊浩借用了一個名字而已。楊浩搜腸刮肚地為四大行首‘想’故事,大多隻是提供故事概況,如果有經曲唱段就哼唱出來,四大行首俱是多才多藝之人,便以他所提供的材料進行再加工和再創作,他這個大編劇做的便非常輕鬆。
這出“桃花扇”卻不是從他記得的戲曲曲目而來,而是他用自己和摺子渝的故事為原型改編的一齣戲劇,故事氛圍淡淡雋永,沒有太多的起落,故事情節與事實相比也修改了許多,並不是“一笑樓”最火的曲目,然而一些細節,尤其是兩人初見、再見的那種難忘場面,卻被他寫入了戲中,旁人看這曲目只是在看戲,摺子渝看在眼中卻大是不同。
她痴痴地看著臺上兩人的表演,臺上的優伶唱過了定場詩,便開始了正式表演。第一幕就是將軍府邸的一個小管事與女主角在壽宴上初次相見的場面,摺子渝一看就曉得這出戏是出自楊浩之手了,裡邊許多對答之詞,本就是隻有他們兩人才知道的。
當看到二人在街頭再度重逢,男主角問起女主角姓名,女主答曰易子渝時,摺子渝心中默唸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