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沙水
(一)
一般來說,我們是憑藉文字(原文或譯文)來學習……文學史的,但領略……文學史中的“文學”,卻必須藉助於“心”。然而,由於心和心難以相通,這種情況極少發生。所以數千年來,文學史對文學的領略完全不成比例。人類的藝術家所已經創造出來的東西,全體人類就是再誕生和絕滅好幾個輪迴也領略不完,那本身就是一個無邊無際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心靈撞擊的火花偶爾能在黑暗中向人們揭示它的無限性,旋即就熄滅了。人們無法藉此看清人心的底蘊,但卻由此而受到啟發,知道在黑暗中並不是一無所有,而是有另一些和自己一樣摸索著、渴望著的靈魂,只要凝視,就會發現它們在孤寂的夜空中悄然劃過天際。
因此,在二十世紀初的西方和世紀末的東方,兩位具有類似藝術風格的作家卡夫卡和殘雪的相遇,是一件極其有趣、甚至可以說是激動人心的事情。這件事如何能夠發生,實在是難以想象。這兩位作家的時代背景、地域背景、文化背景和思想背景是如此不同,甚至性別也不同(而性別,在今天被一些人看作一個作家特點的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有“女性文學”一說),他們憑什麼在文學這種最為玄奧的事情上達到溝通呢?這種溝通是真實的嗎?假如人們能證實或相信這一點,那就表明人的精神真有一個超越於種族、國界、時代、性別和個人之上的王國,一個高高在上的“城堡”,它雖然高不可攀,無法勘測和觸控,但卻實實在在地對一切賦有人性的生物發生著現實的作用,使他們中最敏銳的那些人一開口就知道對方說的是什麼。因為他們知道,這個王國或城堡其實並不在別處,它就在每個人心中,只是一般人平時從不朝裡面看上一眼,無從發現它的存在罷了。但即使一個人拼命向內部觀看、凝視,也未見得就能把握它的大體輪廓;它籠罩在層層迷霧之中,永遠無法接近,只能遠遠地眺望。雖然如此,人們畢竟有可能認定它的存在……,併為之付出最大的、甚至是畢生的心血,去想方設法地靠近它,描述它。這種努力本身就是它存在的證明。
毫無疑問,殘雪是用自己那敏感的藝術心靈去解讀卡夫卡的。在她筆下,卡夫卡呈現出了與別的評論家所陳述的、以及我們已相當熟悉和定型化了的卡夫卡完全不同的面貌。這個卡夫卡,是一個最純粹的藝術家,而不是一個道德家,一個宗教學家、心理學家、歷史學家和社會批判家。當然,他也有幾分像哲學家,但這只不過是由於純粹藝術本身已接近了哲學的緣故。只有一個純粹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