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有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話說賈詡帶著陷陣營一部匆忙前往高陵縣,一是因徐晃、王凌等人稟報了馮栩郡政務不暢。
徐晃來信稟報,他們按照賈詡的命令,在佔領縣分派了兵馬鎮守,但各縣官僚卻對左馮栩府的公文陰奉陽違。
比如,賈詡要求各縣動員一切力量抓緊春耕,高陵縣卻發生緊急招募民夫,導致農忙人手不夠的事情。
比如,賈詡要求各地鄉紳及時上報戶籍家丁納稅,各縣統計戶籍人員居然才數千人。
賈詡一看這些上報文書反饋的問題,就想起了那句話:一朝天子一朝臣。
左馮栩十三城,除了萬年縣令換了王凌,其他縣令都沒動。就連郡丞,郡尉都沒動。
賈詡本意是抓好春耕,穩定壓倒一切。
事與願違,官僚體系,不動就是死水一潭。心慈手軟,既得利益者是不會聽從新官的。
也就是說,賈詡的政令出不了府衙,出了門全是陰奉陽違,一張廢紙。
難怪最近的公文越來越多,這塔木德是故意的?
剛好湊巧,這日賈詡收到馮栩郡一份密報,來信署名是馮栩計吏張既。
張既,字德容,馮翊高陵人,歷史上的魏晉名臣。
計吏,類似於審計署的官員。
張既作為計吏,並非郡尉,也不是賊曹,居然用密報的形式,在年表裡夾私隱報了一樁冤假錯案,牽涉高陵縣高家。
賈詡斟酌許久,決定殺雞儆猴,快刀斬亂麻,先從郡吏開始整治。
如何整治?
抓了全部殺了或者全部撤換?只會落人口舌,激起民變。
官僚的站隊無非三種,敵對,友好,觀望。
賈詡決定打壓一批人,提拔一批人,拉攏一批人。
清理官場異己,最高明手段自然就是反貪反腐。
反貪腐,既得民心,殺一儆百,又充國庫,又可空出位置,提拔自己人,可不要太好用。
賈詡思考片刻,就決定帶上胡車兒的陷陣營這把利刃保駕護航,一同前往高陵縣。
高陵縣,是左馮栩郡治所在,與長安城隔渭水相望,相隔五十里,在渭水北岸。
也就是說,左馮栩其實有兩處府衙,一處在長安城內香室街,更像是駐京辦事處。一處在高陵縣內,平常郡丞在此打理全郡政務。
大漢的郡,主官叫郡守,也叫太守,下屬郡丞(負責政務)、郡尉(負責軍事)各一人,郡辦事機構有五官掾,署功曹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