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抗強大的野蠻強權時痛苦經歷的深刻刻畫以及他獨特的自傳體文學風格。”
維·蘇·奈保爾(1932~)印度裔英國作家。1990年被英國女王授封為騎士。主要作品有小說《神秘的按摩師》、《米格爾大街》、《河彎》、《島上的旗幟》、《超越信仰》、《神秘的新來者》等。2001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其著作將極具洞察力的敘述與不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為一體,是驅策我們從扭曲的歷史中探尋真實的動力。”
澤·薩拉馬戈(1922~)葡萄牙記者、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說《里斯本圍困史》、《失明症漫記》、《修道院紀事》等。199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由於他那極富想象力、同情心和頗具反諷意味的作品,我們得以反覆重溫那一段難以捉摸的歷史。”
大江健三郎(1935~)日本小說家。主要作品有小說《奇妙的工作》、《死者的奢華》、《飼育》;長篇小說《個人的體檢》、《洪水湧上我的靈魂》、《傾聽雨樹的女人們》;長篇三部曲《燃燒的綠樹》等。1994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透過詩意的想象力,創造出一個把現實與神話緊密凝縮在一起的想象世界,描繪現代的芸芸眾生相,給人們帶來了衝擊。”
託尼·莫里森(女)(1931~)美國作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最藍的眼睛》、《秀拉》、《所羅門之歌》、《寶貝兒》、《爵士樂》等。199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其作品想象力豐富,富有詩意,顯示了美國現實生活的重要方面。”
這些獲獎理由全是一些老生常談,毫無新意。歷史啊(外部的),現實啊(表層的),說到底就是現實主義那一套。現實主義曾是文學中的最大派系,但誰都知道他已經輝煌不再,而諾貝爾評委還將其理論當作天經地義,實在太落伍了。他們對於作家精神深處發生的創新毫不關注,實在是違背了諾貝爾先生的初衷。
為什麼作家只能“描繪”表層外部世界?所謂“社會”,“政治”,“歷史”,真的就是一切嗎?人的精神世界,那種最具有普世意義的,又最為獨立的理性與幻想的世界難道不存在嗎?諾貝爾評委對於作家的解釋往往很幼稚,評選出來的也未必都是好作家。我已經好多年不看獲獎作家的書了。我有我的閱讀標準。守舊和日益浮躁、淺薄是世界性的問題。
牧斯:排除其他因素,就作家作品與藝術貢獻而言,在將來的歲月,中國哪幾位作家最有可能獲諾貝爾文學獎?(如果有,請談這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