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學生當書蟲了,尷尬地想對追悼會做個簡潔的解釋,“一個追悼的會,這個——,追悼就是——,你連追悼會也不懂?”
“我是說,王林他怎麼啦?”
“他出了車禍,車禍就是——,算了,這麼跟你說吧——”
CAROL不知道那個同學說了些什麼,只努力地眨眼,想弄明白這個坐在自己對面、沉痛而又生動地講述著那起車禍的人,是真正坐在那裡,還是自己幻視出來的。她知道自己有很豐富的想像能力,豐富到可以幻視幻聽的地步。是不是自己心底裡恨王林,就想像出這麼一個復仇的故事?但是王林的名字早就忘到腦後去。莫非並沒有真正忘掉?
在王林的追悼會上,CAROL聽人們一個個沉痛地追述過去的那些事情,很怕有人叫她也站起來說兩句,她不知道應該說什麼。她敢向上天起誓,她早就不恨他了,即使是恨的時候,也絕對沒有咒過他死,最多隻想過要永遠逃避他,免得他提“那個男人”的事。即使是中考那種小事,她也沒咒過他考砸,她只是知道他會考砸,因為他一貫成績不好,他不考砸,就沒人會考砸了。
SLIDE3:
跳回到現實來了。
既然他跟自己同坐在一家僻靜的餐館裡的一個僻靜的小桌前,就不應該叫他“那個男人”,應該叫他“這個男人”了。
“這個男人”在CAROL的想像當中一直是跟癌症密不可分的,她想像他因癌去世,所以不能跟她和媽媽生活在一起。
也許謊言重複千遍仍不會變成事實,但想像重複千遍,就能產生跟真實一樣的效果。父親生癌去世的故事,被她在想像中重複了無數遍,所以她對同學說父親生癌去世的故事時,就很真實很生動。說到情深之處,往往流下真誠的眼淚。但她內心深處仍然知道,那都是自己編出來哄自己哄同學的。
而今天,就在剛才,“這個男人”親口說:我生了癌。
她想起讀過的一篇文章,說有研究表明,人的意識至少可以分成四個層次:意識明意識,潛意識下意識,無意識,超意識。
意識當然是不用解釋,因為太簡單,簡單到越解釋越糊塗的地步。潛意識也是耳熟能詳的字眼。“無意識”並不是說沒意識,而是榮格談到的“集體無意識”,是一些非遺傳卻先天存在於一個民族一個文化中的那些東西,總之是玄乎著啦。至於這超意識嘛,據說是一種可以作用於自己和他人的WILLPOWER,SUPERWILLPOWER。
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