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武侯治蜀 諸葛亮執政 (第2/4頁)
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別看孔明來勢洶洶,消滅他卻指日可待。[12]
敵人都看得清的,諸葛亮不會不明白。實際上,當年他在隆中就說得很清楚,北定中原,復興漢室,一要天下有變,二要兩路出兵。現在,天下無變而荊州已失,豈是可以大舉興兵推翻曹魏的時候?
那麼,他為什麼還要堅持北伐?
除了政治理想,還有現實問題。這一點,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得非常明白——
<blockquote>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blockquote>
很清楚,北伐的原因,是益州疲弊。
所謂疲弊,其實就是弱小。然而越是弱小,就越要奮發圖強。以弱為強,猶可自保。如不主動進攻,就只有坐以待斃。所以,劉備要攻漢中,關羽要圍襄樊,諸葛亮也要出祁山。這是他們的一貫方針。[13]
問題是,蜀漢雖然弱小,卻非危在旦夕。曹魏方面既不曾主動進攻,東吳方面的盟好也已修復,南中各郡更在兩年前基本平定,至少相安無事。那麼,北伐之前的蜀漢政權,怎麼會處於“危急存亡之秋”?
如非外患,必因內憂。
內憂是毋庸置疑的。荊州、東州和益州三大勢力的三重矛盾,是根本利益的長期衝突,絕無可能在短時間內得以消除,哪怕諸葛亮人品再好,能力再強。
事實上,蜀漢之亡的原因之一,就是益州集團興風作浪,開門揖盜。問題在於,這個內憂目前還只是隱憂,不能明說也不敢明說,《出師表》只能話裡有話。
大政方針則確定無疑,那就是不斷地北伐曹魏,讓國家長期處於戰爭狀態,以外戰防內戰。因為無論是轉移注意力,還是加強凝聚力,戰爭都是最好的手段。如果還要整治或鎮壓反對派,更是便當得多。
這是另一種以攻為守,也是一箭雙鵰。
沒錯,小國更要圖強,安內必先攘外。
不過,以攻為守也好,以外防內也罷,既是妙棋也是險棋,關鍵在於分寸。仗打小了,不起作用;打大了,敵人傾巢而出,內鬼開門而應,豈非自取滅亡?
這對諸葛亮的智慧是一個考驗。
諸葛亮卻穩如泰山,他甚至拒絕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這位劉備最賞識的將領提出,由他率領五千精兵順子午谷直搗長安,諸葛亮則親率大軍走斜谷挺進陳倉。長安拿下,兩軍會合,則一舉而咸陽以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