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各有安排 (第2/4頁)
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三人中,徐伯夷是八品官,以舉人來說,能夠直接任命為一縣縣丞,成為朝廷有品秩的官員,算是相當美滿的結局了。不過以他舉人試第三名的成績,確也當得起這個任命。
至於趙文遠和葉小天則是不入流的官,也就是九品以下,兩人都是月俸四石。不過這兩人的官職都比較特殊,一般不入流的官是不需要朝廷任命的,可以由地方官府直接任命,向吏部報備一下就好。
但是典史有個特別之處,就是縣裡的縣丞或主簿出缺時,其職責由典史兼任,這一來他就等於是縣丞、主簿這種有品秩的官員的預備官,因此典史也得吏部銓選,皇帝親自籤批任命,雖不入流,也是命官——朝廷任命的官。
而驛丞呢,掌管驛站中儀仗、車馬、迎送之事,同樣屬於不入流的小官,可是葫縣因為正處於貴州驛路的最北端,是貫通貴州南北的唯一交通要道之所在,所以這裡的驛丞就與中原地區那些復責迎來送往的驛丞大不相同了。
這裡的驛丞具備許多軍事用途,傳輸軍事物資、傳遞軍事情報。比如駐守雲南一帶的官兵,以當地的經濟條件,無法完全養話這麼多官兵,部分糧食需要朝廷撥付。
如果有十萬駐軍,每人每月除了從當地徵糧和自耕自種,朝廷再額外補充半石,那麼一年下來就是五六十萬石,其中一部分透過海路運輸,另一部分就得透過這條驛道運送。
這驛站在此過程中要負責保管物資、交接物資、維護驛道,責任不可謂不重。此外還有鈔、布、棉、戰衣、軍靴、兵器……楊應龍盯上這個位置,自然有他的用意。
按照姜佈政的說法,葫縣地處要隘,且立縣時日尚短,又因縣丞與典史兩個要職出缺,所以需要補充較多的年輕官員,以加強葫縣的治理。
內中真正緣由,各個方面自然都心知肚明,只有那些不明所以但又知道葉小天與徐伯夷不和的百姓對此津津樂道,期盼二人到了葫縣來一場龍虎鬥,給他們茶餘飯後增加一點談資。
※※※
楊府內,阿牧趙歆和他的兒子趙文遠恭謹地站在楊應龍面前。
楊應龍淡然道:“我不能久離播州,這就得回去了。文遠,你此去葫縣,我只有一個要求,務必要把透過葫縣的這條驛路掌握在手中。即便有一天你離開葫縣去別處任職,也要保證那裡有你的耳目和手足,關鍵時刻能讓他們發揮作用!”
趙文遠恭謹地道:“是!卑職記下了!”
楊應龍微微沉吟一下,又道:“還有,與你同往葫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