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互啄,看誰更能苟,到後期各大軍閥家大業大了,才開始逐漸將軍隊向著脫產和職業化的方向發展。
眼下,大家根本沒有這種觀念,還是老樣子老規矩。
一打仗就能很快拉起幾萬十幾萬的規模的軍隊,互相征伐,打完之後搶個痛快,然後再把軍隊裁撤,都不用付出軍餉,豈不美哉?
袁紹如此,袁術如此,公孫瓚如此,董卓如此。
天下都如此。
反正倒黴的是基本上都是平民黎庶。
只有郭某人在青兗二州進行了如此大規模的屯田行動。
因此收穫了足以支撐十萬大軍的軍糧和救災的儲備糧,等今年夏糧和秋糧收穫了,郭鵬就能積攢起十萬軍隊四年需要的口糧。
亂世之中,手裡有糧,心裡不慌。
郭某人現在就在各地興建糧倉,大肆囤積糧食,以備不時之需。
因為各地都有糧倉,所以青兗二州之內的軍事行動不需要太多的輔兵。
饒是如此,郭鵬組織麾下有數算能力的官員集體運算推演過,推算出以目前的交通運輸能力來算的話,真要離開青兗二州打一場大規模入侵戰爭,一次性出動十萬規模的軍隊不難。
但是這其中真正的戰兵只有三四萬,其餘的都是輔兵,還要有更多的民夫來確保糧食足夠前線消耗。
郭鵬雖然訓練出了這些優質兵員,但是以目前掌握的民力和交通運輸能力,要離開青兗二州數百里出戰的話,一口氣能動用的戰兵也就三四萬。
多了就會出現運輸補給上的困難。
所以為了儘可能的增加運輸能力,郭鵬在青兗二州範圍內發動農閒民夫修路開路,還要把道路與河流聯合在一起,增加運輸力等等。
這是個大工程,需要時間。
不過老實說,以郭鵬麾下這些經歷嚴格訓練的職業戰兵,對付哪個軍閥也不怵。
最早的從上谷郡拉起來的骨幹們現在人人都是軍官,各個都有硬功夫,百分之九十以上計程車兵都有戰爭經驗,絕對不是隨便拉起來的新兵蛋子能相比的。
最重要的是,有紀律,懂軍規,知道如何戰陣配合。
你要真是新兵蛋子,郭鵬才不會貿然把你放在重要的戰場上,而是派你出去剿匪,見血,然後再回來參加真正的戰爭。
對方一打仗拉起十萬大軍,看起來人多勢眾比郭鵬還厲害,但是郭鵬也能用同樣的方法拉軍隊啊。
而且我這七萬人是脫產的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