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那一個。
他最重視的是生產,一直都是生產,所以郭某人養得起脫產職業軍隊,養得起戰鬥力強的軍隊,而其他軍閥不能。
這也將成為郭某人最大的底氣,和掃蕩天下的制勝法寶。
除此之外,為了保護環境確保生產,郭某人也有很多法令推行下去。
他將先秦時代一些很有成效的農業生產經驗強制推行,著手下謄抄在竹簡上,組織從事官員集體學習,然後集體下鄉。
嚴令各鄉村的鄉長、村長自己背到滾瓜爛熟,然後哪怕用填鴨式的方法,也要把這些準則填到農戶的腦子裡。
一條條,一件件,如果不能讓農戶知道,就是鄉長、村長的失職,要被問罪。
比如春天二月,不準到山林中砍伐木材,不準堵塞水道,不到夏季,不準燒草作為肥料,不準採剛發芽的植物,或捉取幼獸和卵,不準毒殺魚鱉,不準設定捕捉鳥獸的陷阱等等。
一直要到七月才解除禁令,只有因死亡而需要伐木製造棺槨的才不受季節限制,即使如此,也需要報備村、鄉,在縣裡留作檔案。
這些律令在秦朝是法律明文,漢承秦制,也只是傳承下來,普及做的並不好,未能形成統一的有效的對農戶的約束和對環境的保護。
環境的保護和農業生產的產量有直接聯絡。
如此,與讓農戶識字的夜校政策的一併推行,將農業生產變得規範起來,科學起來,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所以哪怕是填鴨式,哪怕是強迫,利誘,威逼,郭鵬也要讓每一個農戶知道這些規矩,牢牢記在腦子裡,代代傳承,不敢忘卻。
青州的基層全面動員起來,基層的那些村長鄉長們幾乎沒有一天得到安生,每天都有大量要做的事情,生怕做得不好被查出來,自己就要掉腦袋。
同樣的政策也推廣到了兗州,新建立起來的鄉村組織集中學習,集中宣講,號召農戶用更科學的方式耕作田畝,精耕細作,以期獲得更高的糧食產量,還有更好的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
而郭鵬也是小心翼翼的籌備生產,推廣政策,生怕出了差錯,以至於糧食收成受到影響,造成流民和餓殍。
生產力低下,糧食產量低下,但是人要吃的東西並不少,百萬石糧食看起來很多,可是均攤到人頭上,就變得不那麼多了。
沒有幾年好收成,根本沒底氣敢發動對外戰爭,稍微征戰的時間長一點,就要餓死人了,前方打仗死人,後方餓死人,一場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