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分店 (第2/5頁)
尋香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行遠,但年銷售量未必比行遠少。
遠夏也試圖跟廣東與上海的百貨公司合作,但是不行,人家都是國字頭,他一個民字頭工廠,完全不給上臺面的機會,只好作罷,只能將銷量寄希望於廣交會、廣州門店,以及銷售員的上門推銷。
遠夏也不是沒想過去上海開店,不過立人肯定不高興,這不是搶人飯碗麼。
倒是司海波提供了他一個思路,說可以去溫州開個門店,因為溫州一帶的鞋廠、皮革廠特別多,需求量比較大。
遠夏認為,溫州這一帶的廠商還是喜歡去上海採購,在這裡開店,效果也不會太好,而且客戶量還是不夠,倒是福建那邊可以一試。
福建離臺灣近,是臺灣人轉移產業的首選,許多臺灣人在福建建鞋廠、服裝廠等。
臺資企業可能直接用外國品牌的縫紉機,但福建本地人若是創業,肯定會開源節流,有便宜的機器他們肯定會優先考慮。
而福建離廣州和上海都不近,跟越城又能直通火車,運輸也比較便利,在那邊設門店顯然是個不錯的選擇。
想到做到,廠裡忙著趕貨的時候,遠夏就帶著一個技術員跑到福建考察市場去了。
他從福州一路南下,到莆田、泉州、廈門等地調查市場,這些地方的鄉鎮企業發展得如火如荼,到處都是小作坊,一派生機勃勃的模樣,看著讓人熱血沸騰。
最後遠夏拍板,將門店定在泉州,為什麼是泉州?因為它位置折中,北部緊挨著莆田,南部是未來的鞋都晉江,再往南去是廈門和漳州,這些地方都是未來製造業相當集中的城市,潛力無限。
遠夏跑了這一趟,便將門店給定了下來,在當地最繁華的鞋子批發街租了一個門面,裝修好之後,才回去拉樣機過來。
同來的那名技術員以後便常駐泉州,跟王時元差不多的待遇,為了方便跟當地人溝通,遠夏還從當地招了一名本地銷售員。
司海波聽說他不在溫州開門店,反而跑到泉州去了,有點生氣,嚷嚷說遠夏看不起浙江人。
遠夏當然知道他是開玩笑的,也不在意,笑著說:“哪能呢,我最佩服浙江人,所以一開始就是往你們那邊跑的。溫州確實是個不錯的門店位置,我也考慮過,但問題是你們不通火車啊,我的貨運到上海還得換船,太麻煩了。兄弟,你要理解我啊。”
司海波說:“氣死了,我們大溫州這麼多廠家,每年為國家納那麼多稅,國家竟然都沒想著給我們修一條鐵路,簡直豈有此理!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