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包勉一直在老家廬州府住著,此子自幼聰慧,過目不忘文采斐然,就是有些愣。他娘,也就是包大人的夫人董氏,乃是廬州有名的才女,就是對兒子的管教過於嚴格。也是因為包拯青天的名號在外,夫人一刻不敢怠慢,生怕日後孩子不乖,做出什麼違法亂紀的事情,讓他爹一世清譽受損。因此將個包勉教導得過於實誠,而這孩子本性又是聰慧靈巧的,於是性格十分古怪,時常鬧出笑話來。
那個書童是從小和包勉一起長大的,只比包勉小一歲,叫包福。人乖巧懂事,就是膽子偏小,稚氣未脫。
包勉本身也不拿自己當什麼少爺公子,就是個普通唸書人,此生都以他爹為榜樣和榮耀,總之……是個萬里挑一的好孩子,非要說缺點,還是那句話……這性子實在是古怪了些。
包福見那班軍爺好不容易走了,就趕緊拉包勉,“少爺少爺,我們也走吧……”
“不成!”包勉一擺手,問常蘭虎,“開封府外為何會如此混亂?”
常蘭虎心說這小子管的還挺寬。
說來也巧,包福抓著包勉的腰帶呢,包勉本來就瘦,被他抓了兩下,腰間藏著的,他娘要他帶給他爹的書信就掉落到了地上。
也怪包夫人大才女,又細心,怕包勉粗心丟了信,或者信件落出來,叫人知道了他包拯家公子的身份,於是她都只寫半個字,或者一些符號古文,來寫信。
包大人自己本生也是大才子,夫妻倆玩這種旁人看不懂的天書傳情玩得還挺開心。可如今信件一掉出來,常蘭虎眼尖,心說——這什麼文字?
常蘭虎上下打量了一下包勉,心說怎麼好像是用番邦文字寫的書信,莫非是細作?就問,“唉,小子,你是何人?來開封有何事?”
包勉自然知道不好亂說,一來怕給包拯添麻煩,二來,他從小就好強,生怕別人覺得他是承蒙父蔭才有成就,因此避忌說自己名字,更不會主動提及與包拯的關係。
見人問起,包勉一撇嘴,收好信件揹著包袱,跟常蘭虎拱了拱手示意——告辭!就要走。
“慢著!”常蘭虎攔住他,“你來開封,有何意圖?打聽戰事,有何目的?”
包勉還覺得這武將怎麼一點不爽氣,婆婆媽媽的!
“萍水相逢,問來作甚。”包勉又開始文縐縐,對包福示意,“走!”
包福謝天謝地,他家少爺總算不惹是生非了,趕緊進了開封府,交到老爺手裡他也能喘口氣。
可包勉諱莫如深的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