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銅牆鐵壁 (第1/7頁)
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伍子胥見兩座山峰上的敵軍趁夜盡數撤走,便知情形不妙,為謹慎起見,他仍使人先控制了左右山峰,然後才引大軍穿谷而行趕到‘那處城’,‘那處城’居民不需攻打,便啟城門相迎,有城中年高望重者被人攙著顫巍巍趕來見伍子胥,並呈上慶忌書信一封。
伍子胥看罷書信忙使人疾馳百津渡探聽動靜,那裡只餘一座空營,慶忌大軍果然不知去向,伍子胥再不敢遲疑,立即全速返回郢都報與姬光,姬光聞訊大驚。伍子胥與伯噽仔細計算了一番,因大江曲折,路途多有反覆,所以慶忌雖走水路,並不會比他們預設的陸路行軍路線更快,雖然慶忌早走了一日,但是取水路去吳國,比他陸路行動還要晚上三五日。
得出了這個結論,姬光方稍稍安心,他隨即下令徵調楚人的一切騾馬牛車,大軍東行回國。臨走又一把火燒燬了早被他劫掠一空的郢都王宮。待費無極尋到了楚王,護擁著楚王同路返回,大軍浩浩蕩蕩趕到郢都時,慶忌軍與吳軍早已沿水陸兩路賽跑般趕向吳國,郢都城中原來王宮的位置只餘一片燒成廢墟的殘垣斷壁。
楚人西北邊軍正與秦軍配合,力戰晉國南下的大軍。而楚人南方三苗諸部落,乃至原本臣服於楚國的一些小伯國也正蠢蠢欲動,郢都又被洗劫一空,楚國元氣大傷,正急需穩定國內,如此情形下,勢必不能多方作戰,於是剛剛回到郢都的小楚王與群臣便得面臨一個先擇:是召集起來的勤王之軍是隨吳軍南下,利用慶忌與姬光爭奪王位殊死一戰的機會趁機殲滅姬光軍隊,還是留下拱衛都城的軍隊後,把其餘人馬一分為二,一部分派去彈壓三苗部落和有反心的小伯國,另一部分派去增援西北邊軍,把晉人打回老家去。
討論結果驚人的一致,幾乎所有的公卿大臣都選擇了第二條路。理由是相對於晉國的強大,吳人不過是巨象腳下的一頭狼,狼能叼走一塊肉,這巨象卻能踏平楚國江山,如果晉人打敗秦人,齊晉聯軍南下,整個天下局勢必然改變,楚國亡國可期。
至於吳國,卻沒有這種風險,不如任由慶忌與姬光自相殘殺,不管誰勝都是慘勝,那時絕無力量再度侵入楚國,楚國若是與秦結盟打敗齊晉聯軍,便是天下霸主,那時反過頭來再對付吳國便易如反掌。何況,楚國逢此大難,及需穩定內部,一番計議下來,小楚王聽誰講著都是道理,最後還是費無極作主,選擇了第二個決定。
這些公卿大夫們如此選擇,真正的理由是有的人怕了吳人的兇猛;有的人確實是從長遠計,感覺還未殺到楚國境內的晉人對楚國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