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杯啊,朋友 (第1/5頁)
劉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一種孤獨是你羨慕他們的生活,卻不得不回到自己的生活。
滿眼一樣的木製招牌,一樣的書寫方式,一樣的小情小調,一樣的姑娘穿著一樣的民族服裝,打著一樣的傘,端著一樣的碟子,裡面放著切得一樣大小的鮮花餅,餅上都插著一根一樣的牙籤。她們用一樣的普通話說著:“麗江鮮花餅,請你嘗一嘗。”
穿戴一身配飾的老人等著你相機的焦距,聚焦之後,你便能看到他用你聽不懂卻明白意思的方式告訴你:請交錢。
有些小店門口有很大的寵物狗,你蹲下來拍照,便能清楚地看到旁邊的紙箱子上寫著:爸爸養我很辛苦,能不能給我們一些生活費。
大同小異,意興闌珊,街邊的小吃並不豐盛,土豆餅與玉米的排列組合也不算新鮮。你舉起相機,只想給麗江之行留下一些自然色彩,大嬸仰起頭對你說:“要給錢哦。”
好友憤憤然將微信群的名字改為“不懂麗江”。他已成長了很多,如果換在幾年前,群的名字起碼也是“麗江去死”“討厭麗江”“麗他妹的江”“麗江告別團”之類的喪氣名字。以前不喜歡一個東西,多半覺得是對方出了問題。現在不喜歡一個東西,起碼先開始懷疑自己的審美觀。
有朋友聽說我要來麗江,給了一個評價:麗江就是一群外地人在外地開店掙外地人錢的地方。
到了之後,我想說:其實,我也不懂麗江。
東西不便宜,滿眼都是全國各地的特產,大眾點評網排名第一位的餐廳不過是好吃的外地口味。我們面面相覷,臉上傳遞的訊息再明顯不過了——再也不想踏入此地。
麗江美嗎?自然是美的,但湧入了太多的人工雕琢。
麗江舒服嗎?自然也是舒服的,但沒有足夠的錢,去哪都是廢的。
最後一晚,不想再去名為“小巴黎”、“一米陽光”的情調酒吧,沿著江邊散步,權當最後的告別。
就像每段戀情即將結束時,心裡總要走一段有儀式感的回憶路程。
心裡的每個角落,記憶中的每個細枝末節,拾起來看了又看,害怕錯過一時,於是錯過一世。
對於麗江的情感大致如此。夜晚的月亮格外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