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strong>東邊日出西邊雨</strong>
看來,服飾這事,還真不能視同兒戲。往大里說,它即便不是“治國之綱”,至少也是“治國之方”。往小裡說,它是一個人內心美醜和道德修養的表現,也是對他人的尊重和一種禮儀。也就是說,服飾、禮儀、道德是三位一體的。失儀必失禮,失禮必失德,失德必失國。這樣,一個人,尤其是一個有身份有地位有修養的人,就不能隨隨便便,想穿什麼就穿什麼,想怎麼打扮就怎麼打扮。
因此,中國文化在傳統上,是反對和厭惡“奇裝異服”的。在許多中國人眼裡,奇裝異服簡直就是壞人、流氓、色鬼和品性惡劣者的代名詞。改革開放以前,但凡正派人士和良家婦女,只要一見到身著奇裝異服者,就像見到了麻風病人,避之唯恐不及。這種厭惡和反感,在歷史上甚至曾經導致謀殺案的發生。比如鄭文公之殺子臧就是。事後有人評論說:“服之不衷,身之災也。”一件奇裝異服,競招來殺身之禍,而輿論還認為是理所當然,可見穿衣戴帽,還真不能隨人所好。
穿著奇裝異服要遭人非議、厭惡,甚至嫉恨,穿著過時的服飾,用過時的方式裝飾自己,則會遭人笑話。白居易詩云:“小頭鞋履窄衣裳,青黛點眉眉細長,外人不見見應笑,天寶末年時世妝。”原來,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流行胡服,女裝多“襟袖窄小”。到了唐憲宗元和年間,早已流行“大髻寬衣”,袖寬往往超過四尺。至於畫眉,也由時興細而長的“蛾眉”,改為時興闊而短的“廣眉”了。其實,蛾眉原本是極美的。杜甫詩云:“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馬入金門,卻嫌脂粉涴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就是說楊貴妃的姐姐虢國夫人自恃天生麗質光彩奪人,朝見皇上也不施粉黛,卻仍要“淡掃蛾眉”,可見蛾眉之美。然而,曾幾何時,“青黛點眉眉細長”竟成為“外人不見見應笑”的過時裝飾了。可見“時髦”也是極重要的。朱慶餘詩云:“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講的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