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楊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說文言部:‘諴,和也。’廣雅釋詁:‘諴,調也。’狄牙能喊,謂狄牙能和調也。”按:俞說是也。司馬雲:“瞽曠能審正聲,而人之耳清濁高下各有所好,瞽曠不能齊也。狄牙能嘗和味,而人之口酸辛鹹苦各有所好,狄牙不能齊也。聖人能行正道,而愚闇邪僻之人相與非之,聖人不能止也。”(一)“辭”字原本作“辨”,據史記魯周公世家改。
君子之言幽必有驗乎明,遠必有驗乎近,大必有驗乎小,微必有驗乎著。無驗而言之謂妄。君子妄乎?不妄。〔注〕言必有中。〔疏〕說文:“譣,譣問也(一)。”引伸為徵譣。經傳皆以驗為之。漢書董仲舒傳:“制曰:‘蓋聞善言天者,必有徵於人;善言古者,必有驗於今。’”此必古有是語,故云“蓋聞”。春秋繁露深察名號雲:“不法之言,無驗之說,君子之所外,何以為哉?”(一)今本說文“問”上無重文“譣”字。
言不能達其心,書不能達其言,難矣哉!惟聖人得言之解,得書之體,白日以照之,江、河以滌之,灝灝乎其莫之御也!〔注〕有所發明,如白日所照;有所蕩除(一),如江、河所滌,灝灝洪盛,無能當之者。面相之,辭相適,捈中心之所欲,通諸人之嚍嚍者,莫如言。〔注〕嚍嚍,猶憤憤也。彌綸天下之事,記久明遠,著古昔之,傳千里之忞忞者,莫如書。〔注〕,目所不見;忞忞,心所不了。故言,心聲也;書,心畫也。〔注〕聲發成言,畫紙成書。書有文質,言有史野,二者之來,皆由於心。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注〕察言觀書,斷可識也。聲畫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動情乎?“疏”“難矣哉”者,吳雲:“難乎為君子也。”司馬雲:“難以明道。”按:論語云:“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鄭注云:“‘難矣哉’,言終無成功也。”“惟聖人得言之解,得書之體”者,音義:“之解,胡買切,曉也。”按:說文:“解,判也。”引伸為分析,為節理。史記呂后本紀:“君知其解乎?”正義雲:“解,節解也。”體謂體裁。文選沈休文謝靈運傳論:“延年之體裁明密。”李注云:“體裁,制也。”言不必繁而皆中於倫,是謂得言之解;書不必多而皆應於法,是謂得書之體。得言之解,故言足以達其心;得書之體,故書足以達其言也。“江、河以滌之”者,說文:“滌,灑也。”灝灝乎,世德堂本作“浩浩乎”。“面相之,辭相適”者,音義:“面相,息亮切。”宋雲:“面相,猶面對;適,往也。言面對之時,以辭相及也。”司馬雲:“‘之’亦‘適’也。”俞雲:“‘之’字絕句。相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