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猶然未知 (第1/2頁)
愛吃麻油黃瓜的汪葭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江湖風起,長安的紛爭,對於策馬疾馳中的尉遲鷹而言,猶然未知。攻陷松州,兵營扎旗之地,尉遲鷹於此稍作歇息,幾日後伴著李元霸,引領三千鐵衛馳往雁門。
他們在雁門僅小憩一夜,明日黎明直指烈陽嶺,當夜則突襲寧西城,此乃至關重要而又艱險異常的一戰。寧西,乃突厥頡利大可汗鎮守之地,堪比盛唐京都長安。誠然有別於京師,寧西城牆防衛鬆弛,從不曾預料,大隋軍士會無聲無息踏至他們的巢穴。
此處城池無河護圍,僅有些許柵欄戍衛於城郭四周,權充防禦工事。而李元霸帶領的這支鐵騎,全是精銳之師,兵馬驍勇,裝械頂級。這些戰士身披的,乃是僅將領能穿戴的光暉冑甲。
冑甲帶交叉胸口,前後均有大圓形鐵甲板護擋,雙肩配有披膊保護臂部及肱肌,護手環繞腕間,質地雖遜於胸前甲片,然刀劍尋常武器難以傷及。膝裙護住雙腿,小腿外覆“垂膝”,以防萬一。
士兵著裝的乃是光暉胄簡化版,而尉遲鷹身披正統光暉甲,千餘鱗甲與數百長條鎧交錯縫合。胸背覆有金屬環護,磨礪如鏡,陽光下熠熠生輝,故稱為“光暉甲”。列在大唐十三鎧甲之首,日光所照,乾坤明朗,光暉甲因此得名。
這甲冑太過沉重,非尋常戰馬所能負荷,加之彰顯顯赫地位,故唯有少數者有此榮幸。尉遲鷹之甲非他原本所得,原系李世民賜予其父親尉遲恭,為保障尉遲鷹安全,尉遲恭轉贈其子。
光暉甲確有傳襲,但若三代之後未立大功,便會歸庫。故甲冑亦是身份標識。“快隨我來,明日之戰當如何策劃!”府衙中,李元霸緊握地圖,神情凝重。
“叔父,此事在松州已商討清楚,現又有何變故?”尉遲鷹疑惑道。此事李元霸早已謀定於松州,計劃無懈可擊,非天塌地裂不可阻其鋒。
“你看,斥候剛發回的軍情。”李元霸遞給尉遲鷹一封密信。尉遲鷹開啟查閱,細細研讀。
信中提及,突厥可汗近日不明原因加強守備,增添防禦軍力。此前探子回報,日僅兩組巡邏兵替換,每時辰一更,其間一時辰無人巡查。但現在巡防增至四隊,更換間隙縮短,大大增加了夜間奇襲的難度。更令人費解的是,這幾日,頡利大可汗帳營徹夜光明,熊熊火把常燃,隱約傳出笑聲,顯然他們在慶祝某事。加強戒備或與此有關。畢竟他們是草原民族,對危險始終警覺。
“叔父,我覺得這恰恰是我們的良機!”尉遲鷹笑容綻開。
“何以見得?”李元霸好奇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