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井烹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己的政審分,她的功課一般,織工做的速度也不是最快,若是想要做管理,便得展現出自己的管理才能來,自己的政審分往上提一提,這些舉措是可以加分的。莊嫂子有了這個考量,便逐漸地也養出了熱助人的習慣。
“周家妹子!”
她走了兩個街口,便到了託兒所門口,這也是新搭建起來的兩層建築,院子裡有高高的圍欄,已經聚起了不少來接人的家長,正在逐個的核實身份——買活軍治下倒是沒有人販子,但也有嚴格的制度,買活軍的規矩還真是滿多的,不會寫自己的字,連來接人的資格沒有,託兒所的孩子留有家長的籤,若籤核對不上,是不能接走的。哪怕是街坊也不通融,為臨城縣的人口遷移相當頻繁,還有很多外來戶,彼此的人頭不熟悉,沒有可講。
目前來說,於寄孩子一天要五錢,那麼只要家庭裡零到五歲的孩子有四個,放在家裡老祖母,或是一個主『婦』看管便是划算的。或者將孩子寄放在親戚、鄰里家,一天給個四錢,一樣也管一頓飯,比送到託兒所更放,很多人家也願意騰出一個人口在家,至少能做些家務活,不至於一家人回來,鍋也冷的,灶也冷的,沒個家裡的樣子。
雖說所有的人口按理要聽從買活軍的安排出去做活,但這樣的話顯然不可能百分百地落於實際,目前來說,買活軍採取的是靈活的政策——若是家裡有個人不能出來做活,那麼便要一天扣五錢,按他說,這是買活軍從做活的人身上得的利,如此一來,譬如家裡人口多的,幾個人,每個人勻一勻這五錢便不算什麼,而家中只有一兩個人口的,或者經濟不好的,便還是要去買活軍那裡領活做。
而鋪子的商戶也發覺生意不像是以前那樣容易做了,他聘的夥計,除了給支之外,也還要往上交佔了人口的錢,這筆錢是划算在好處費裡的,是以他在擴張人手時也要謹慎的計算成本。
不過,即便如此,民間託兒所也還是得很火熱,被送到官方託兒所裡的孩子並不是非常多,一間託兒所約四人左右,按年紀分了班級,約有四個老師,還有兩三個勤雜工,一個看門的。此時正看護著孩子往外走,還有些孩子是被抱著走出來的。再加上排隊等候接人的家長,院子裡『亂』哄哄的,莊嫂子買完菜,張望了一會才瞧見周小娘子,她牽著兒子,抱著女兒,正吃力地往外走。
“雷姐!買菜呢?”
莊嫂子在紡織廠是雷姐——紡織廠是要求她以自己的姓互相稱呼的,她兩個人吃力地會合到了一起,兩個孩子跳著叫了‘雷姨姨’,他很喜歡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