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曼·黑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赫爾曼·黑塞說過:“要敘述我的故事,得從遙遠的過去說起,如果可能,我還要追溯得更遠,直到我孩提時代的最初歲月,以及我遠祖的生平。”1黑塞常沉湎於青少年時代的回憶中,追思往昔,用盡全力描繪消逝了的歡樂、悲切、迷惘和煩惱,以及熱烈的企求和憧憬。所以他的作品(尤其是早期作品)常帶有自傳色彩。當然,他的回憶不僅停留在對過去的冷靜觀察,而是一種自我表現、自我分析,他這種探究內心自我的作品意境在德語文學中是出類拔萃的。
一八七七年七月二日赫爾曼·黑塞出生在德國施瓦本地區卡爾夫鎮的一個基督教新教牧師家庭。父親和外祖父都是虔誠的傳教士,母親的文化修養也較高。黑塞在家庭的薰陶下,從小興趣廣泛,酷愛寫作繪畫。一八九年他被送進哥平根的拉丁文學校學習,準備參加符騰堡州一年一度的“邦試”。一八九一年六月他順利地透過“邦試”,進入毛爾布隆神學校學習,子承父業。但是,他立志要做個詩人,不久便輟學離校,進工廠當學徒,也曾做過書店的夥計。從一八九五年起埋頭研究十八、十九世紀的文學。歌德、席勒和諾伐里斯等人的作品開闊了他的眼界,為其文學創作奠定了基礎。他終於執筆作文,一九〇四年成為專業作家。是年,與瑪利亞結婚,婚後移居巴登湖畔,埋首寫作。他厭倦資產階級的都市文明,一九一一年結束幽居生活後到印度旅行,瞭解、熟悉東方世界。回國後移居瑞士伯爾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投入爭取和平的運動,一九一四年十一月在《新蘇黎世報》上撰文呼籲人道和理性,因而遭到誹謗,精神壓抑。一九二三年加入瑞士籍,此後一直定居在瑞士南部的蒙太格諾拉村,一九六二年因腦溢血病逝,葬於羅加諾湖畔的教堂墓地。
黑塞是位多產作家。作品有小說、詩歌、雜文等,但以長篇小說為主。其作品常流露出對童年和鄉土的思念,充滿著對自然和人類的愛。他敘述自己的感受,抒發心靈的孤獨,描述年輕人的彷徨苦悶,反映生活現實,揭露社會積弊,諸如他的自傳體小說《彼得·卡門青特》、《在輪下》;以探求心靈解脫、內心自我追求為主題的《德米安》、《荒原狼》以及試圖在宗教哲學思想中尋求精神上的理想世界的《玻璃球遊戲》等等,都深受廣大讀者喜愛。他對德語文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在國際文壇上享有盛譽。曾獲歌德文學獎,馮塔納文學獎等多項文學獎,一九四六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根據黑塞的母親瑪利亞·貢特爾的回憶,作家的寫作活動始於一八八四年,七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