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樂越匿地 (第1/3頁)
薰香如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樂越匿地”,見《漢書·西域傳》載:“康居國,王冬治‘樂越匿地’。到卑闐城。去長安萬二千三百里。不屬都護。至越匿地馬行七日,至王夏所居‘蕃內’九千一百四里。”云云。
冬治“樂越匿地”,夏居“蕃內”。乃遊牧行國風俗。西域行國,皆如此這般。非康居一國所為。
樂越匿地,其意可比後世“桃花源”。乃越冬隱匿之地。蕃內,或言“京畿之內”。遊牧行國,居無定所。所言所指,皆是大略方位。並無精確劃分。
終北之地,十月冰封千里。劍水冰凍三尺,車駕列隊通行。抵達堅昆,樂越匿地。
居中有一,漢式塢堡。
相傳,乃李陵晚年所築,與匈奴妻居。新朝末年,盧芳亦遷居於此。其後為匈奴復株累若鞮單于,與王昭君所生長女,攣鞮須卜居次,所居。
塢為四阿式,重簷高樓。東西十五丈餘,南北十丈餘。牆厚八尺餘,居中方形正堂不計,周遭另有精舍十九間。各舍,互相連屬,舍舍之間,另闢門戶。殿門正南,與南面大舍相通,大舍為前堂,充作迎賓之用。居中大堂,門開七扇,銅製鋪首,漢字瓦當:“天子千秋萬歲,常樂未央”。
四方大塢,有雙層四面坡瓦蓋。地下設暖氣通渠,以石瑰砌成,曲折迥環,通大堂及過半精舍。餘下不通暖之舍,內建火盆驅寒。
塢堡以木柵為牆。俗稱,“須卜居次塢”。“居次”意為“公主”,故省稱“居次塢”,或“公主城”。因須卜居次,姓攣鞮氏,名雲。故又稱,“雲塢”。
類似烽堠、塢堡。散佈長城內外,為屯兵之用。前漢關軍,修築堠、塢,得心應手。李陵擇劍水上游,為堅昆樂越匿地。居中築塢堡自守,以備萬全。不失宿將之名。
誠然,此等規模,斷不可稱殿。換言之,李陵雖投匈奴,然並無僭漢之舉。
前漢舊事,物是人非。功過自有,後人評說。何況季漢三興。前後二漢,皆已作古。家仇國恨,隨風逝矣。
然,皇上立冬宮為武牧城。當可窺,帝王心思。
堅昆阿熱,攜眾小王,出城十里,列隊相迎。皇上與其,同車入城。
木柵城郭,帳篷密集,人馬嘶鳴。別有生動。共入塢堡,恭請皇上,高居主座。皇上遂賜堅昆阿熱,座下獨坐。
眾小王分居左右。皆循季漢宮儀,榻上正坐,不曾胡床垂足。謂“入鄉隨俗”,“客隨主便”。皇上乃東胡共主,號“大單于”。“溥天之下,莫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