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衛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後又出發前往趙國。趙肅侯封他為武安君,派他去邀請齊、楚、魏、韓、燕五國的國君,相約在洹水相會。蘇秦和趙肅侯提前到達洹水,建造了祭壇並安排了座位,等待各國國君的到來。燕文公最先到達,接著是韓宣惠公。沒過幾天,魏惠王、齊宣王、楚威王也陸續到達。蘇秦先和各國的大夫見面,私下商議座位的安排。在討論中,楚國和燕國是古老的國家,而齊國、韓國、趙國、魏國都是相對較新的國家。但在當時戰爭的時期,國家的大小被用來排序:楚國最大,其次是齊國,然後是魏國,再次是趙國,然後是燕國,最後是韓國。其中,楚國、齊國、魏國已經自稱為王,趙國、燕國、韓國仍然稱侯,爵位上有一定的懸置,不方便相互排序。於是蘇秦提議,六國統一稱王。趙國的國王作為約定的主持者,坐在主位上。楚國等按次序坐在客位上,先與各國進行會議。到了約定的時間,各國登上盟壇,按照座位排列站立。蘇秦歷經升遷,向六位國王啟示說:“諸位大國位於山東,各自擁有王的封號,地廣兵強,足以自己獨立強盛。而秦國卻是牧馬的低賤之夫,依靠咸陽的險地,吞噬列國。諸位是否願意以北面之禮來事奉秦國?”諸侯們都表示:“不願意事奉秦國,願意聽從先生的明教。”蘇秦說:“我們應該合力排除秦國的威脅,之前已經向諸位詳細陳述了對抗秦國的策略,今天只需進行刑牲、歃血的宗祭,以神明為證,結為兄弟,共同努力在困難時互相幫助。”六位國王都齊聲表示:“恭敬接受教誨!”蘇秦於是端來盤子,請六王依次歃血,向天地和六國的祖宗發誓,如果有一個國家背棄盟約,其他五國就一起攻打它。六國的國君把誓言寫在六份誓書上,各自儲存一份,然後開始宴會。趙王說:“蘇秦用高明的策略穩定了六國,我們應該封他為高官,讓他在六國之間來往,鞏固這個盟約。”其他五國的國君都說:“趙王的話是對的!”於是六王共同封蘇秦為“從約長”,同時佩戴六國的相印,擁有金牌寶劍,統領六國的臣民。六王還各自賜給他黃金百鎰,良馬十乘。蘇秦感謝他們的恩賜。六王各自回國後,蘇秦跟隨趙肅侯回到趙國。這是在周顯王三十六年發生的事情。史官有詩說:“相要洹水誓明神,唇齒相依骨肉親。假使合從終不解,何難協力滅孤秦?”在這一年,魏惠王和燕文公都去世了,魏襄王和燕易王分別繼位。不知後來的事情會如何發展,讓我們看下一回的故事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