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帝國裂變(17) (第1/9頁)
洛娜215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正當中山國因為一個小小的信箱上下熱鬧萬分之時,遠在長安城的劉啟也終於活動了起來。
景帝在前元四年就正式開始修建帝王陵寢。那是他登基後的第四年,也就是平定七國之亂的那一年。西漢帝陵的修建時間十分隨機,尚且無規制規制,所以有的皇帝早早開始建造,也有的拖到人生中的最後幾年方才動工,主要根據國家財政可支配收入來決定。
而在定七國的那一年,是漢景帝人生中的一個高峰,自那以後漢帝國正式走向了中央集權之路。
七個被剷平的富饒諸侯國給景帝提供了大量的物資,七國之亂的亂臣賊子又為他提供了富餘勞動力,陽陵的修建便是因此而啟。
刑徒的身份與來服民役的百姓不同,他們是沒有人權的,如果說尋常百姓偷懶是以喝罵為主,那麼對付他們直接就是上鞭子。
最髒、最累、消耗最大的活計均是由他們來做。而這一批刑徒中有不少都是金貴出身,能夠忍受得住這樣對待的人不多,因此過去這些時間內大量的刑徒死亡,勞動力出現了缺口,但後來這部分缺口倒是被潁川郡的涉案人員家屬以及其家族所補充。
但劉啟對此一點也不高興。
潁川郡這次出事無疑是在打他的臉,而事實上如果不是小兒子發現了其中端倪,他可能還被矇在鼓裡。
對於一個以集權為傲,並且也的確取得了成果的人來說,發現其實他的掌控並不那麼牢靠,無疑是一件極為諷刺也極為讓他憤怒的事。
潁川的人被連根拔起,潁陰侯被除侯,相關的家族人員被清算,私吞的家財被收繳,枝枝蔓蔓基本都被清除乾淨。能找到冤主的盡數歸還,曾經被迫害過的也均是拿到了一定補償。
這些罪無可恕之人的血湧入了潁川之中,倒也符合了那句童謠。
最終也算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故事看起來就這麼結束了,但只有劉啟自己知道,這件事在他心中沒有那麼容易結束。
潁川郡一事告訴了他,如今的大漢行政體系是有漏洞的,這個漏洞如今只是多了幾個魚肉鄉里之人,而等到以後,就有可能出現暗自屯兵之人。
這次他們在處理潁陰侯時,就因為其手上有兵,徒增了不少難度。如果地方的訊息無法第一時間被他掌握,那可能造成後果實在太過可怕。
刺史制度好用,但是如同父親的想法一樣,劉啟覺得這個制度用個一次兩次也就罷了,用多了也將失效,而且如今的刺史歸於丞相之下,如果一味抬高刺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