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帝國裂變(32) (第1/8頁)
洛娜215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榮被廢后就去接手了他三弟原來的封地,成了臨江王。臨江所在的都城是湖北江陵,是大漢中線大道的最南端,隔著洞庭湖和長沙國遙遙相望。
比起南邊的弟弟所在的藩國,臨江毫無疑問從地理環境也好歷史人文也好都要優於長沙國,且其本身又是陸運、河運的樞紐,因為其生產的木料好,環境適宜又成為了大漢國弩機專業生產地。
此處自古以來就是人文、經濟薈萃之地,總的來說,如果僅僅是作為皇子的封地,這地方的條件已經非常好了。但問題尷尬就尷尬在這個地方太好了。
劉榮就藩以後就發現了一個問題——沒地方造宮殿了!
宮殿對於一國之王來說是僅次於陵墓的重要存在,這並不僅僅是出於生活品質的需要,也是彰顯權威的存在,而且奢華、威嚴的宮殿就是當地的一張活名片。
當外地的商人一看到這地方有一個大宮殿之後就會覺得此處的主人定然極其富有並且握有權勢,也會樂意與你交易並且在此處常駐,學子、農人、匠人亦然。道理就和自己有獨幢辦公樓的公司看起來逼格總是要比擠在小破樓裡面的高大上一點,起碼第一眼印象就是如此。
但現在劉榮遇到的問題就很尷尬,江陵本身是楚國國都,楚國在此建都數百餘年,城市佈局已經發展到了極限,基本上能用的地方都已經被佔用了,剩下的就是農田了,壓根沒給他留宅基地。
偏偏這些舊有建築在劉榮看來這些也都是古蹟,文藝小青年還真捨不得拆,當然,拆房子本身也需要成本這也是一個因素,他當年雖然是太子,但真沒存下多少錢來,現在手上的也都是正常的封國資金。
他三弟當年就藩後也是花了大量時間測量地方,宮殿什麼的就小小地修了個地基便過世了,劉榮就藩後在祭拜過弟弟之後,便依著繼續修建起來。
造呀造的,問題就出來了——地方不夠用啊。也不知道是大匠測量時候的問題還是原材料切割時候沒控制好的問題,最後這座宮殿就差一點點就能收編,但是再造下去就是太廟的廟外土地了。
西漢和別的朝代不同的一點是,帝皇在各地都修築了廟。這個廟指的是祭祀的家廟,供奉的是老劉家的先祖,也即是高皇帝劉邦。
在過去是沒有這種政策的,此前各王朝一方面因為諸侯王都是異姓王,你在人家異姓王地頭弄個自家的家廟算怎麼回事。另一方面是沒這規矩,家廟是一家之廟,一般來說也就是皇帝家弄一個,哪有人把家廟到處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