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跑部錢進”可以說是一種很有中國特色的現象。計劃經濟時期,由於國家財權、投資權高度集中於中央,“跑部錢進”現象很是普遍。因為當時的大小官員都知道計劃就是經濟,只要在國家編列的計劃中佔有一席之地,一年的任務就算完成了一半。
改革開放後,隨著國家投資體制和財政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化,“跑部錢進”現象有所減少。但1998年我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以來,“跑部錢進”卻再一次“死灰復燃”。
網上有一句順口溜說得好,“要想富,多跑部,菸酒土產搭橋,‘工農兵’來鋪路,‘四大領袖’出面,美元英鎊結束。”
可以說“跑部錢進”現象已經成為了滋生腐敗的高風險源,國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這些年一直在嚴厲打擊,也從制度上推出了一些舉措,規範審批流程,但要完全杜絕“跑部錢進”現象卻是很難。
原因很簡單,因為制度和流程終究是人來執行,而以國家的財力很難面面俱到,不可避免地出現“僧多粥少”的局面,所以地方官員不跑不行,不跑就只能落後於其他地方了。
但像王慶之這種“跑”就純屬撞大運了,成功的機率極低,沒有過硬的關係引薦,王慶之就算想送禮都送不出去,這也是賀文章根本不看好他的原因。
此時王慶之也意識到了自己可能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但既然來了,他也不可能放棄,和段一凡在休息室等,他們來得晚,自然找不到位置坐,只能站著等。
好在等了一會兒就快到中午飯時間了,休息室的人走了一大半,都去外面吃飯了,準備等下午再來排隊,王慶之兩人才終於找到了座位坐了下來。
留下來的當然不止有他們兩人,不過其他人顯然比他們有經驗,自帶了水杯和乾糧,休息室裡有飲水機,紛紛去飲水機接水開始吃起東西來。
段一凡見狀連忙對王慶之道:“王書記,您餓不餓,要不我去外面買點麵包什麼的過來?……”
王慶之哪有心情吃東西,擺擺手道:“別麻煩了,克服一下,一頓不吃也沒什麼……”
這時他們旁邊一名其貌不揚的中年男子聞聲瞟了他們一眼,此人是自來熟的性格,朝他們嘿嘿一笑道:“同志,第一次來吧?多來幾回就有經驗了,這‘跑部前進’是腦力活,也是體力活,腦力不行,就只能拼體力咯……”
王慶之看出這其貌不揚的中年男子比他們有經驗,連忙道:“同志,我們確實是第一次來,您給傳授點經驗唄,為什麼說‘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