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們新概念作文大賽,最終將選拔出三位優勝者,獲得金銀銅獎盃。”
“前十名的同學們的作品,有機會直接入選主辦方的《萌芽》週年刊大賽競選文章。”
“為了公平,考試過程中,每人僅限於一次離開考場的如廁的機會,所以現在還有人沒有上廁所的,可以先去。”
“接下來三個小時的寫作時間,完成作答的同學可以提前交卷,交卷後必須馬上離開我們的考場,避免仍在作答的考生接觸。”
“……”
噼裡啪啦一頓講解。
終於在下午14:30分,正式開始了作文大賽的考試。
當考場裡的投影螢幕落下。
考試題目也就映入眼底。
【古與今,請以該題目作為題材構思的核心,圍繞其進行創作,字數高於1500字,不低於5000字的一篇文章,要求立意新穎,獨到,內容深刻,但又通俗易懂!】
看到題目的那一刻。
所有的考生都陷入了沉默,並且開始思考起來,如何進行拓展發散。
古與今。
古今多少事?
古代和今天,未來和現代?
從前和過去?
這個《古與今》顯然是可以進行許多的思維發散,最終找到有把握的話題方向,進行寫作。
然而在場的二十九人裡,僅僅只有一人,在思考了五分鐘之後就動筆了。
看到這一幕,監考老師都微微一笑,然後點了點頭。
想的快,不一定好。
寫得慢,也不一定差。
只是關於題目的思考,和考生的作答狀況,都會讓監考老師留下一個初步的印象。
然而這個五分鐘就開始動筆的人。
赫然就是李子浩。
古與今,他如果從一個高三學生的身份去看,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古時候和現在,然後進行一個對比論證某一些事實,去論述一些道理。
但是,從一個重生者,且已經讀過無數小說的“讀者”的身份去看。
李子浩腦海裡第一個想法,居然是那本《華夏典藏,對話古今》的小說,他當即就忍不住興奮起來了。
動筆。
寫下了自己這篇作文的題目——《古今兩千年,我與秦皇說》。
“一身榮華富貴的龍袍,站在車水馬路的鬧市街頭,看著這相隔兩千年的歷史文化,他瞳孔驟縮,內心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