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松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曉松說——歷史上的今天》來到了3月18日,1926年的這一天,發生了“三一八”慘案。1871年的今天,著名的“巴黎公社”運動爆發了。1921年的今天,波蘇戰爭結束,波蘭跟蘇俄簽訂了《里加條約》。1959年大導演呂克·貝松出生,生日快樂。
<h3>| 三一八慘案 |</h3>
1926年3月18日,北洋政府武力鎮壓北平遊行示威的學生,造成47人死亡,史稱“三一八慘案”。魯迅先生的《記念劉和珍君》講的就是這件事。當年政府向青年學生開槍,在任何時候都是不能容忍的,學生雖然可能會因為被人挑動而衝動,但總的來說,不管哪一個國家的學生運動出發點都一定是愛國的,這是毋庸置疑的。“三一八”學生遊行示威也確是如此。後來大家一直都把“三一八慘案”推到段祺瑞身上,段祺瑞當時雖然執掌北洋政府,但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實權。直奉戰爭之後,直係軍閥被打敗了,由奉系以及背叛直系的馮玉祥的西北軍共同統治著北平以及北方。當時由於張作霖和馮玉祥兩人互相爭執不下,兩個人其實也都沒有較高的政治威望,最後共同請出了北洋皖系軍閥的首領段祺瑞。段祺瑞為人比較清廉,威望比較高,所以把他請來當北洋政府的頭兒。但實際上段祺瑞就是個傀儡,他除了能控制衛隊——衛隊其實也不一定完全都聽他的——並沒有什麼真正的實權。真正的實權掌握在張作霖跟馮玉祥手中,所以“三一八慘案”的這個賬,應該記到那兩位的頭上。但是段祺瑞本人對這件事還是非常內疚,所以後來段祺瑞下野,去當了義工,終生都在為“三一八”事件贖罪懺悔。
<h3>| 巴黎公社的意義 |</h3>
1871年的今天,巴黎人民發動武裝起義,建立了巴黎公社。實際上巴黎人民一直有戰鬥傳統,在19世紀時就曾多次起來戰鬥,維克多·雨果的《悲慘世界》以及各種歌劇中都有關於戰鬥和街壘的描述。但是巴黎的很多次革命都是資產階級起來革命,而這一次是第一次無產階級起來革命,所以很有紀念意義。巴黎公社最後以被鎮壓告終,但這次起義是在《共產黨宣言》釋出之後無產階級覺醒的第一次戰鬥,被載入史冊。巴黎公社起義雖然失敗了,但誕生了一首著名的歌曲,至今仍然被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傳唱,就是《國際歌》,“英特納雄耐爾”的意思就是共產國際的理想(國際大同),英特納雄耐爾一定會實現。
<h3>| 波蘇戰爭與斯大林 |</h3>
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