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第1/2頁)
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所謂臭到極致就是香,香到極致就是臭。所謂的鮮,那也是有講究的,不可鮮過頭,那就生,也不可濃過頭,那就是膩。
一口接著一口,她沒有感覺到絲毫的膩,而是感覺整個人置身於森林之中,那種和大自然面對面的感覺讓她感到迷醉。
她還想再舀起一勺,可卻聽到了勺子和碗碰撞的聲音,低頭一看,一碗“文思豆腐”在不知不覺之間已經被她喝完了。她的臉微微有些發燙,看了曹魏一眼,發現曹魏正在努力地幹活,壓根沒心思看她一眼,這才放下心來。但是,她的心裡又多了一個疑惑。
他是怎麼做到的。
吳師傅做淮揚菜做了一輩子,她也吃了不少次,但似乎,並沒有曹魏這隨手做出來的要好吃。
事實上,也就是劉秀蘭趕上了。
這“文思豆腐”,有一半的功夫是在刀工上,曹魏最近剛好刀工有了不小的進展,做起來也算是得心應手,至於另外的一半,其實歸功於後世的廚藝。
後世的廚藝,相比較6070年代的技藝,那進步的不是一點兩點,很多經典菜式都有了些許上的改變,一方面是調味料豐富了,另外一方面是廚子們願意交流了,儘管還是有一部分敝帚自珍,但大多數菜譜,但凡你願意上網找,一個土豆絲,都能找到十幾種製作的法子。還有各種各樣的口味。
這對於這個時代的廚子來說,是不可想象的。
曹魏不知道的是,當他志得意滿地做出那道“文思豆腐”的時候,他師傅劉三刀,並不是嘚瑟,而是害怕,偷學,放在這個時代,那是重罪,需要挖眼剁手的。還好,後來吳師傅嚐了一口就說這並不是他那一脈的做法才成了劉三刀嘚瑟的根源。
但其實大多數人都以為,曹魏的這道“文思豆腐”應該是他故去的父親流傳下來的。
吳師傅自己都說了,曹魏的這一道菜,已經把“鮮”發揮到了極致,就是刀工還差點意思。他一個老前輩,也不好意思跟後輩打探配料,只能悶頭自己研究。也就因為這道菜,曹魏年紀輕輕地,就入了豐澤園掌櫃的眼,到了後來,還不到二十歲的年紀,就能上灶。
裡面的道道,這貨是一點兒都不知道。
這就是後世人和這個時代人的思維差異,若是曹魏知道了,一個配方,給就給了。可吳師傅做不出這種事情來。
劉秀蘭深撥出了一口氣,站起身,放下碗筷,轉身就出去了,並沒有打擾曹魏,時間也快到了,自家丈夫,也應該到家了,接下來,就該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