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方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過是名字有些相似,碰巧會畫畫,畫了一幅不入流的同名畫作《奔馬》罷了。
李平看到徐秀才乾淨的手指,不由蹙眉:“徐秀才,還是不習慣用粉筆嗎?”
徐北宏搖搖頭:“我試過,不好用,也用不好,乾脆就不用。
”
徐秀才抵抗新生事物,他有預料。
粉筆看似雖小,意義卻是重大的。
這玩意沒啥技術含量,原料就是石膏,生石膏是藥材,而熟石膏能用來做豆腐,這東西在店裡買生石膏,也就兩三文錢。
買來的生石膏將其燒成熟石膏,放到由烏赫拉提前製作好的模具裡,加入黏土攪拌,之後曬乾即可達成。
雖然無法跟後世的工業產品相媲美,能在黑板上留下清晰的痕跡,那便足夠了。
徐北宏之所以抵制用粉筆來上課並不只是書寫習慣,更重要的是讀書人心中那份架子,用粉筆寫字,弄得一身灰,這對讀書人而言,有辱斯文,另外就是這套教學方法毫無用處。
“走吧,讓你看看,我是怎麼用的。
”
李平招呼著徐北宏,準備給他演示一遍。
這所山寨蒙學,由兩間草棚打通而成,還有一間是就是徐北宏的住處。
裡頭擱置著十來根木匠制好的長椅,三三兩兩學生同坐在一根長椅,人手一本蒙書《三字經》一塊小黑板,一張破布,景況是極其寒酸。
古人沒有完整的教育系統,只有歷代傳下來的先生禮,弟子規。
其教學方法就是老師帶著弟子們讀,接著弟子搖頭晃腦地背誦,老師再逐字分析講解,然後答疑解惑,基本就沒了後續。
等到弟子成了老師,把老師那套教學模式搬過來一用就好了。
但眼下在這個教室裡,這套教學就出現了問題,尋常蒙學私塾一位先生最多不過帶一二十位學生,通常不會超過十個,可如今教室一窩就是五十個孩童。
也難怪徐秀才一臉鬱悶的樣。
人家也有話說了,你讓我帶的都是什麼人,教室裡大小都有,小的不過六七歲,調皮搗蛋,大的十四五歲,朽木不可雕。
如果不是靠這份先生工作吃飯,估摸著徐北宏當時就想捲鋪蓋走人。
見到李平和徐秀才進了教室,張虎子和鍾田海帶著學生們吆喝起來,兩人年紀雖然較大,但李平沒放過他們,連帶礦場裡幾個差不多年紀的孤兒拉到教室學習認字。
至於礦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