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揚長避短 (第1/5頁)
街區轉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池徹上次都敢露營幹壞事了,自己住他家不是很危險?
林清瑤心跳有些加速。
如果他要欺負瑤瑤怎麼辦呀?
可是裴秀雅說不能這麼快投降的。
女孩糾結的靠在副駕駛座上,推了推鼻樑上的墨鏡感覺有些臉熱。
池徹倒不知道傻瑤的糾結,扒拉著後座探身不時跟俞靜搭話,大姐姐開著車有一搭沒一搭的回應。
三人隨便找了一箇中餐廳吃飯,池徹在手機上準備先買話劇的票。
「林清瑤你想看什麼?龍華大劇院今天的演出話劇是《活著》,其他還有兩個小劇院排的節目不同。』」
「就看《活著》,這個小說在韓國都很出名。』
「真的?韓國人還看國內的文學作品?」
林清瑤解釋:「餘華老師在韓國影響力非常大,我不看話劇不知道,但我想那邊應該也有把《活著》改編成話劇。」
俞靜隨口道:「韓國人真的很喜歡看話劇,他們有一條街全部都是專業劇院,我當初去首爾參加電影節的時候跟朋友去看過。
頓了頓,她忍不住補充道:「表演氛圍濃厚,大概這就是很多韓國年輕演員也有不俗演技的原因吧。」
作為影后,俞靜對這一點很有發言權。
她跟兩地的青年演員都搭過戲,普遍感覺就是韓國青年演員演技更好。
哪怕同樣都是科班出身,差距依舊存在,
這跟韓國那邊濃厚的話劇氛圍其實是有一定關係的。
首爾的大學路有大大小小近兩百個劇場,平均每天上演的各種舞臺劇超過600
場,而且場均上座率達到了60%。
這種誇張的市場資料支撐起了韓國繁榮的話劇產業韓國很多青年演員都是從小劇場走出來的,從大學社團開始他們就有了大量演出經驗,白積月累轉戰熒幕也更從容。
這些恰好是國內青年演員最欠缺的積累。
並不是說話劇演得好,演戲就一定好。
演戲要收著,舞臺要放開。
兩種藝術形式有著明顯的區別。
但表演經驗的積累無疑是有效的,而且兩者間存在差異的同時也有共通之處別的不說,為什麼正規學習表演的演員畢業大戲基本都是話劇?
都說電影是導演的藝術,話劇才是演員的藝術。
但哪怕導演再牛逼,你在鏡頭前演得一坨屎也沒用,總歸還是演員在鏡頭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