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楊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疑“瞽”省,猶雲巫史。
或問:“聖人之言,炳若丹青。”
案:後漢書來歙傳注引“炳”作“明”,公孫述傳注引“聖人”作“王者”,疑誤。(文選王融曲水詩序注亦引,同今本。)如回之殘,牛之賊也,焉德耳?
李注:“言復甚也。”案:謝應芳辨惑編一引“德”作“得”。據宋鹹注云:“假令顏行之殘,冉行之賊,則安得不朽之業如此?”似“德”字舊亦作“得”。
[[孝至卷第十三]]故孝子之於齊,見父母之存也,是以祭不賓。
李注:“夫齊者,交神明之至,故致齊三日,乃見其所謂齊者。”案:俞樾平議雲:“‘祭’疑‘齊’字之誤。”其說是也。據李注,似亦作“齊”,“祭”涉下文“不祭”而誤。禮書七十六正引作“齊不賓”,當據訂。
死生盡禮,可謂能子乎!
案:上四字乃答詞,下五字乃或人問詞。
無已泰乎?
案:御覽八百四十九引“泰”作“太”,下同。
天地之得,斯民也;斯民之得,一人也;一人之得,心矣。
李注:“得養育之本,故能資生斯民也。得資生之業,是故系之一人也。一人之得統御天下者,以百姓之心為心。”案:李說迂曲,必增字而後通。以意揆之,此中三“得”字似均“中”字假文。周禮:“師氏掌國中失之事。”鄭注云:“故書‘中’作‘得’”呂氏春秋行論篇:“以中帝心。”高注云:“中猶得。”淮南齊俗訓:“天之圓也,不得規。”文子自然篇“得”作“中”。此均中、得互通之證。斯文作“得”,與周禮故書例同。天地之中斯民,即禮記禮運篇所謂人者天地之心也。斯民之中一人,又緇衣篇所謂民以君為心也。心矣之“心”,指君心言,李以百姓之心為釋,亦非。
或問群言之長。
案:文選文賦注引此文,又引宋衷曰:“群,非一也。”
或問“泰和”。曰:“其在唐、虞、成周乎?”
案:文選宋元后哀策文注引“泰”作“太”,七啟注、求自試表注亦引作“太”,“乎”作“也”。又七啟注引註文雲“天下太和也”,求自試表注亦引“天下太和”四字,今本挩。
珍膳寧餬。(世德堂本作“”,注同。)李注云:“寧餬,餬其口也。”案:御覽八百四十九引作“曼餬”。(書鈔百四十二亦引作“寧”。)不亦享乎。
李注:“嫌禮胡如此,太盛也。”案:平議雲:“‘享’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