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滿攔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王守仁所做的,就是把孔子的話,把孟子的話,把老子的話,把蘇格拉底的話,把阿那克薩哥拉的話,把柏拉圖的話,用他自己的語言,重新表述一遍:
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翻過來,掉過去。你東拉,我西扯。所有的智者,說的都是同一個終極真理,這個真理你可以稱之為仁,稱之為義,稱之為道,稱之為慈悲,稱之為大善知識,稱之為良知,稱之為美德,稱之為你願意稱之為的任何東西。
審計大風暴
當王守仁在武夷山中倉皇逃竄的時候,在北京城中,大太監劉瑾已經全面接管朝政,並推出了由他首創的兩個科學管理方法。
一個叫審計大風暴,另一個叫效益考核法。
先說審計大風暴。史書上老套的說法叫盤查法,第一個挨刀的是戶部尚書韓文,負責賬目審查的錦衣衛在內庫中發現了假冒偽劣的銀子,這是正宗的假鈔,按說應該查個清楚給大家一個交代。但涉案當事人韓文立即被開除公職,匆匆出京,導致了此事成為一樁再也沒人能夠說清楚的歷史懸案。
當時朝廷有規定,外地在任官員,每三年入京考核一次,京官則是六年考核一次。考核方法,由吏部聯合都察院進行考核,基本的規範是年紀太老的,有病在身的,先辭退。考核不及格的,暫時進行審查。發現的貪官和犯罪逃跑的,予以辭退。劉瑾把這個制度作了修改,改定期考核為隨機抽檢,說不定突然抽到誰的頭上,屆時錦衣衛一手拿算盤,一手拿賬本,就立即對你進行審計。審計結果發現,許多官員都有個賬目不清楚的怪毛病。
有毛病怎麼辦?
於是劉瑾又推出了他的效益考核法,這個方法在歷史上叫罰米法。也就是說,如果查出來賬目有問題,那麼,除了官員要將公家的窟窿補上之外,還要追加一筆罰款。開始時罰款的數目並不高,達不到對官員的教育目的,於是劉瑾就提高罰款數額,從罰米一二百石,增加到罰米五六百石,甚至增加到了罰米一二千石的程度。
於是,大批領導幹部紛紛破產。
憤怒的官員們議論紛紛,齊聲聲討:還讓不讓領導活了,啊,讓不讓活了?
這場恐怖的審計大風暴,迅速從普通領導幹部向歷史上有名的大人物覆蓋了過去。兵部尚書劉大夏,此人在歷史上名氣比較大,也不幸被捲入了這場審計風暴中。
說起劉大夏這個案子,都要怪田州的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