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 章 (第2/8頁)
五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多半都是挨訓而已。
姑父家的壽哥兒卻沒學到這一招,他姑姑脾氣也烈,所以那傢伙現在每日都要捱揍。
祁垣很是心虛。
姑父笑道:“如今朝廷號召義民捐糧,我們正合計著,不行就給他捐個散官,左右不是個白身便是。”
祁垣以前也這麼想,現在卻改了主意:“捐個官做固然也可,但這散官到底不入流,也沒什麼職權。壽哥兒天資聰穎,如今年紀又小,不如再教導幾年試試。若實在不行,到時不若納粟入監,等他熬出資歷,我們再在朝中走動一番,或許能有個好的差事。”
姑父原本也這麼想的,不過怕在貴人面前說起,讓人誤以為自己來求禮說情的。現在祁垣主動提起,他自然喜出望外,連連作揖。
祁垣又笑著拉他聊了幾句家常。
姑父卻只當他是看著齊鳶的面子,盡挑著齊鳶的事情說。
“伯修原也想一起上京的,但揚州的事情處處離不開他。”姑父笑道,“他最近在忙著興建義倉,書院那邊也要靠他主持,小小的人整日忙的腳不沾地的,竟比他爹還要勞累些,心疼的大嫂整日追著去給他送飯。”
本朝曾有過備建災倉的舉措,甚至一度關聯著官員考績,三年一盤查,並以所屬糧數足否以為黜陟。若三年六年全無蓄積者,還要送法司問罪。
後來有官員上書,認為州府各官為完成預備倉額數,殫百姓之力,掊克以為功,百姓苦不堪言。朝廷這才停止以糧食足數否作為考核標準。
然而地方官員也是無利不起早之輩,糧數不再關係考績,備災倉便漸漸荒廢了。
此次山東大旱,巡撫只能上報卻未能及時自救,便也跟備災倉荒廢有關。這位伯修公子利用自己在揚州的各處關係,發動大家籌建義倉,的確是未雨綢繆之舉。
祁垣心中暗暗佩服,又好奇道:“怎麼還有書院?”
姑父笑道:“這個說來卻是我們揚州人的福分了。今年學政大人與伯修結緣,介紹了幾位名師儒士,都是大舅哥之前重金相求都求不來的。誰知伯修大膽的很,不知怎麼竟說動了幾位名師到逢舟書院坐鎮教書。這下可把周圍府城都驚動了,恨不得過來搶人。我們縣也是羨慕的緊。”
祁垣聽得咋舌,一聽書院的名字,不由愣住:“逢舟書院?何時建的?”
姑父道:“書院是早就有的,原來叫沐風書院,只是原來的掌教和監院跟知府勾連,沒什麼好學生願意去。這次伯修請了江浙提學的大宗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