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川書院一 (第4/5頁)
滄海暮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快眼看書www.kyks.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前翻白眼的幾個學子同樣低聲議論。
“我也是如此猜測!”有人低聲附和。
端坐在課室前面的梁先生看著議論紛紛的眾人,不著痕跡地搖頭苦笑,而後繼續看著眼前許久未曾翻過頁的書。
*
欒川書院建在景室山畔,書院每日落鎖,少有人來。若是有生面孔出現,定會引起注意。這也是宋縣令判定此案是書院人所為的原因之一。
若是按照以往經驗,在問詢完死者有無仇家,書院眾人在案發時所處之地以及佐證之後,縣令應當已對案情有了大致眉目。
可這梁柏澤與旁人無仇無怨,頗得書院上下人的喜愛。且這些日子為了準備來年的春闈和先生們愈發頻繁的考校,學子們皆是留在房內埋頭苦讀。
問了十個,九個半都答曰獨自在房讀書,無人佐證。偌大一個書院,竟然大半師生都沒有切實的證據證明其不會作案!
縣令這下犯了難,沒有線索,也不能對學子們嚴刑拷打,又一直被上官催促,急得他是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好,滿嘴起火泡。
恰巧這時大理寺的官員前來洛州審閱近幾年的卷宗,河南府尹便請了那位大人幫忙破案。得知了此事,欒川縣令的心裡也是鬆了一口氣,日夜盼著大理寺的人來。
自前朝武安帝起,大周就極為重視刑獄斷案之事,這些年來,大理寺亦是有如神助,破疑難雜案無數。故而不論是縣令還是書院的師生們,都對大理寺的官員極為期待,希望他能儘早破案,如此,書院的學生們也可以洗清嫌疑,安心準備前往長安備考。
就在這時,除了陣陣的蟬鳴,外面似乎出現了另一種聲音。眾人凝神聽著,竟好似有隱隱的馬蹄聲從遠處而來,課室裡的師生們精神俱是一震,知道他們等了一早晨的人,總算來了。
徐修傑按捺不住性子,率先站起身,對先生行過禮便往外走去。而隨著徐修傑的離開,課室裡的學生們也有樣學樣,三三兩兩地跟了出去。
不出片刻,課室裡就只剩下值堂先生一人。
梁先生看著面前一直未曾翻過頁的書,自嘲一笑,也撩袍起身,跟著走了出去。
*
書院外的山道上,四人四馬漸近,其中三個都是熟面孔,正是曾經前來問話的欒川縣令,縣丞,還有府衙的衙役。
至於最後那個生面孔……
“我是不是看錯了?縣令怎麼帶了個孩子過來?大理寺的大人呢?”一位學子忍不住揉揉眼睛,難以置通道